中国储能网讯:当前,发展电动汽车的呼声很高,国家电网公司在着力充电桩建设;各地对电动汽车优惠政策措施的消息不断,如天津与特斯拉合作、北京对电动车不限行等。电动汽车产业链长,方方面面利益广泛,协同发展格外重要。
电动车上路首先要有充电设施。城市最需要电动车,但越是拥堵的地方,充电设施建设就越困难。国家电网在京沪高速等建设充电桩,似更重视回应舆论关切,而从投资效益以及环保效果角度看,都不是上选。西方国家对电动车技术研究早,技术领先,但电动车应用有限,相对其它运输方式竞争力不强。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及鼓励政策等市场环境建设,固然可以发挥社会主义集中精力的体制优势,但如果我国电动汽车以及储能产业技术整体的协调发展不够,在减排的大氛围下,难免出现方式方法不科学的投资盲目性,效果必然打折,甚或某种程度也是对国外电动车技术优势的奖励。
因此,发展电动汽车要遵循产业规律、市场规律和效益原则,不盲目过热,不能追求一蹴而就。电动汽车与汽车是一个对应的概念。电动车概念更大,并且是一个老产业。如以前城市的有轨电车、无轨电车,以及当前路上跑的残疾人电动车、送快递的电动车、公交电动车等等。从这些电动车发展的历史看,这是一个产业链紧密的业态,因此目前城市公交、快递等市场业务聚集度高的运输行业,市场效益和产业优势明显,较好地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减排效果也好。这样的发展假以时日,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持续的规范管理和市场竞争,必然促进技术进步和品质升级,从而可以少走弯路,实现绿色发展和繁荣。
当然,在减排的名义下,现有的交通方式和能源使用环节、消费者的节能意识都有减排的潜力和动力,其中电动汽车只是众多选项之一。各种交通工具在结构上都有互补和替代,发展电动汽车是减排的选项之一,不应理解为是对汽车产业的替代升级。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应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为引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产业规律全产业链协调推进,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