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E=mc2北汽新能源推出智能出行新主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5-05-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0日,由《中国汽车报》组织的专家看车团一行来到北汽新能源的展台,被一款名为EX的纯电动概念车所吸引,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可峰介绍,这款车以纯电动mini 跑车和娱乐定制为主要特色,力求重新定义汽车的功能,让它变成一款可以随时一起疯、一起high的玩伴,户外、音乐、电影、动漫、涂鸦、户外等一切尽在其中,更有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多娱乐定制。这也是北汽新能源推出的“私享娱乐圈”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私享娱乐圈”?那就要从“智行方程E=mc2”说起。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北汽新能源采用现代科技模拟出城市生活场景,展示了一套“城市智能出行服务生态系统”,而这套生态系统即为“智行方程E=mc2”。

王可峰具体解释道,E即为北汽新能源一直秉承的“E起轻生活”理念,通过纯电动汽车(Electric)作为城市生活出行载体创造一种更轻松便捷(Easy)的出行方式,革新用户体验,带来舒适享受(Enjoy)。而C则是北汽新能源积极推进“互联网+纯电动汽车”的深度融合,并发挥在充电(Charge)领域的研究和全产业链(Chain)的整合,为纯电动汽车客户创造更多(More)的价值。由此,得出E=mc2。E=mc2由“私享娱乐圈”、家庭智能出行和城市交通共享三大功能区组成,分别代表个人、家庭、共享交通三个不同形式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北汽新能源通过上海车展的展台精彩演绎了未来城市智能出行形态。E=mc2方程式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物质能量计算公式。正如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所主张的,希望通过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碰撞产生更多的“能量”,注入到我们未来城市出行的解决方案中,带来更好的用户出行体验。“家庭智能出行”模块用智能与环保技术零距离贴心呵护,让爱与世界互联。它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传感器、智能多屏信息互联、语音及呼叫中心让出行如此轻松惬意。以用户为核心、产品为载体,运用智能“云”技术平台实现。通过完全零排放友好生态,PM2.5过滤技术保护家人的健康。“城市交通共享”模块通过社会公交、分时租赁、电动出租车、小微公交、电动专车等,为城市出行提供更多智能选择和体验,满足用户不同需求。智能化的交通系统,不仅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而且大幅提高了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缓解城市拥堵,降低能耗。纯电动出租采用快速换电,提高出租运营效率。分时租赁智能运营平台实现车辆状态24小时远程跟踪,和充电、取还车、结算等用户自助管理,让用户体验更加便捷的服务。

充电(Charge)模块通过部署实施“441”充电业务战略规划,展示了家用充电设施、公共充电设施、移动充电车等多重定制化充电解决方案,让充电无忧。通过打造智能电网管理,根据剩余电量,通过GPS定位,自动提醒充电预约及周边服务,为用户提供人性化智能充电服务。并可利用智能泊车系统自动排队无线充电,通过移动设备随时掌握车辆信息。

全产业链(Chain)展现了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与美国Atieva公司、德国西门子、韩国SK等跨国企业展开成功合作,北汽新能源掌握了国际先进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以及整车集成的关键技术。

车联网作为“城市智能出行服务生态系统”的基础,具备高度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借助传感设备,收集车辆和车内乘员的信息,通过网络共享,实现驾驶员、车、行人、车联网平台、城市网络的互联,从而实现智能、安全驾驶,以及享受技术+生活服务。

透过“智行方程E=mc2”,不难发现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与互联网思维的渗透,汽车不再简单地被定义为交通工具,而是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待与需求,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交互平台。

当很多人或许还在探讨纯电动汽车究竟有多大发展空间、探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有多大时,北汽新能源已经开始基于“互联网+”思维,力求打造一整套城市智能出行服务生态系统,使出行更加轻松无忧。

分享到:

关键字: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