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车有“地补” 你心动了吗?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现代金报 发布时间:2015-04-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千呼万唤始出来”,用来形容酝酿多时的《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和《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点都不为过,近日,这两个办法终于出来了,宁波车市又会因此激起怎样的浪呢?一些新能源汽车的经销商和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对此却觉得依旧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具体怎么来补贴,怎么享受到补贴,还是令人有点迷茫。

记者 沈佳丽

消费者 不是老三区的 就不能享受补贴了吗?

“去年年初,就决定要买辆新能源汽车,但是总有传闻说地方补贴政策快开始了,于是一直等着,好几次想换辆汽油车算了,但是又一想都已经等了好几个月了,万一真有政策却错过了,不是前面都白等了嘛。”就这么尴尬地等着,汪先生的购车计划一拖再拖,想想居然快一年了。如今,办法终于出来了,不过具体怎么补,汪先生问了相关经销商,但感觉还是有点不明朗。也许买新能源车的计划还不能马上实现,不过总算有眉目了。

“看了那两个办法,补助的地区好像只有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可我是鄞州区的,买新能源汽车就没有补贴了吗?”孙先生说刚刚看到“地补”办法时,心都凉了半截,此前车都已经看好了,有朋友是从安徽那边买了托运过来,但是感觉后期养护会比较麻烦,所以就一直等着政策,现在政策是有了,自己却依然被“拒之门外”,难道购车计划还要再搁置。而像孙先生一样顾虑的大有人在,一些余姚、奉化等地的消费者也同样想问,他们怎么样才能享受到新能源车的地方补贴。

而在办法出台之后,还有不少属于老三区范围的消费者,跑去咨询经销商购买新能源车享受地方补贴的事情,但也被告知,具体怎么操作,还是不清楚,最好再等等。

经销商 多数还停留在“听说”层面

想要购车的消费者比较着急,很多有新能源车车型的经销商内心也开始不淡定,但是对于补贴办法,还有点“后知后觉”,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

“我觉得这个补贴办法没有把鄞州区划进补贴范围,肯定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某奇瑞4S店的总经理吴先生说起这件事,也是颇为头疼,他说目前来看,鄞州区的企业算是比较多的,这些企业的员工也是他们新能源汽车车型的目标消费群体,所以自从那个办法发布后他也一直在四处打听,看看对于鄞州区的购车者,有没有其他的补贴办法。

“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相关补贴的具体文件,所以地方补贴还不知道具体要怎么操作。”某比亚迪4S店的市场经理陈先生说,这个文件是听说了,具体的细则还不是很了解,所以还在等待,但是陈先生还是比较坦然的,他认为一些限制最终肯定会有其他的解决办法的。

“这个补贴我们也是听说了,但是没有接到具体通知。”某沃尔沃4S店的市场经理马女士介绍说,沃尔沃的新车S60L混合动力车型近几日将到店,虽然对于地方补贴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厂方也已经在酝酿自己的优惠条件。

科技局 经销商需主动备案 老三区外可参照实行

对于消费者关于“地补”方法只有老三区享受的疑惑,记者在《宁波市科技信息网》上找到了部分答案。相关回答是“根据《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要求,在示范推广期间,对购买符合国家和宁波相关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1比例的额度给予补助。除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外,其他县(市)区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补助,可参照实行,补助资金由属地财政承担”。

而对于这个解读,记者又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了宁波市科技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从实际情况来说的确可以理解为,目前老三区以外区域购买新能源汽车,确实还不能享受地方补贴。而目前这两个办法的出台,也是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断讨论和商榷才最终发布的,所以按照这样的进度,就算其他区域以后跟进,步伐也不会太快。

对于经销商的“后知后觉”,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办法里已经明确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销售机构申领补助资金,向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备案,所以并不是他们去通知到每个经销商处,而是需要经销商主动来备案。

后 记

今年初,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新政策是2016~2020年期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10%,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再下降10%。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消费者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一种趋势,但是国家相关政策补贴会一年比一年少,所以买车还是要趁早。如果只有老三区享受补贴,是否可以找老三区的亲戚朋友去买车,再过户呢?当然,要合计过户费用以后才能确定。而眼下,只能再等等,看看这两个办法接下来会怎么走吧。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