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电价下调既要看市场更要看改革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消除垄断溢价是最实在的减负。如果新电力体制改革能够打破垄断格局,电价下调才可能真正成为事实。但哪怕是有限改革,只要行之有效,就可为公共利益带来增值。

据媒体报道,新电改方案已于近日在内部下发。具有实操意义的改革细则,也可能加快公布。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公众最关注的电价问题,本轮新电改政策的核心就是电价改革,电价下调的可能性较大。

电价会否下调,既要看电价改革的进程,也要看市场供需情况。从市场层面看,电价下调的压力确实在逐渐加大。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增速为10年以来的新低。今年1月至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创23个月第二低点,其中2月份用电量更是出现负增长。用电量放缓的同时,发电能力还在持续提高。继2014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1.03亿千瓦后,201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也将达到1亿千瓦左右,其中半数属于火电。由于煤炭价格低迷,发电成本仍有下降空间。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一些地区把火电电量拿出来竞标,并增加大用户直供数量,以此促进售电。这表明,电力至少在局部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趋势。有人因此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电力过剩时代,这也成为电价下调预期的主要根据。

但是,电力是否过剩是一个复杂、动态的概念,因此构不成电价必定下调的充分条件。一方面,用电量既反映着经济生产活动的真实情况,也反映着天气状况对人们生活用电频率的影响。而这两个因素总是在变动当中。如果工厂满负荷开工,产能持续扩大,而气候状况又不得不迫使人们多用电,就可能出现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反之,就可能出现电力过剩。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电力过剩的同时,还有一些后发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因此,即使电价临时下调,也未必能够确立今后的价格趋势,反而可能造成波动。既影响电力企业的生产计划,也可能对居民用电造成利弊兼有的影响。比如,衍生出用电大户是否会浪费电力能源,对弱势群体的补贴能否跟上等一系列问题。避免过大波动,正是居民用电实行政府定价的原因所在。

一定程度上,电力市场的供需变化,其实与居民用电成本高低没有直接关联。真正降低居民用电负担,关键要看能否把供电成本中的垄断溢价挤出去。过去,电力体制是调度和输配电合二为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不开放的运营体系中,电网企业如同银行,挣足了上网和将上网和销售电价间的价差。这些垄断溢价最终是买方终端的企业和和居民承担。

消除垄断溢价是最实在的减负。因为它可能改变的是电价的构成,而不是临时的价格水平。因此,也具有稳定的公共利益。如果新电改能够打破垄断格局,电价下调才可能真正成为事实。尽管电价改革涉及面广,要考虑的因素极其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哪怕是有限改革,只要行之有效,就可为公共利益带来增值。

分享到:

关键字:电价 新电改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