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国的电源格局来自能源资源禀赋及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总体来说,东北将基本保持自平衡,华北主送华东,西北主送华中,西藏主送华中和南方。
从布局来看,随着水电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水电开发的“主战场”将进一步西移,“十三五”新增水电将主要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等流域,2020年西南水电基地开发规模将达到1.8亿千瓦左右,约占当年全国水电装机的51%。
核电开发必须坚持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运行,“十三五”主要布局在山东、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使“东部沿海核电带”初成规模,远期将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努力实现向内陆地区稳妥推进。
可再生能源发电要坚持开发、输送、市场同步规划,“十三五”将由集中开发为主向集中、分散开发并举转变。其中,风电的集中开发主要布局在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重点依托酒泉、哈密、蒙西、蒙东、冀北、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等9个基地开发建设;太阳能发电的集中开发主要布局在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其他地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主要以分散开发为主。
煤电开发要坚持高效、清洁,大力推进高参数、大容量清洁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十三五”重点依托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煤电基地,建设规模约1亿千瓦左右。同时,为满足中东部地区负荷发展需要,将依托蒙华铁路煤运通道等在中部地区建设一批煤电机组,在满足等煤量(减煤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于东部地区发展一定规模的超低排放煤电机组。
从电力流向来看,为满足北方煤电、西南水电的电力送出和京津冀鲁、江浙沪、广东以及华中东四省等地区受电需要,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输电通道、酒泉~湖南、准东~皖南、东北外送、四川~华中东四省等输电通道,“西电东送”北、中、南三个通道的输电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由目前的1.3亿千瓦提高至2亿千瓦左右。其中,北通道将延续山西、内蒙古送电京津冀鲁为主的格局,中通道形成三峡、西南水电与山西、蒙西、新疆火电并举送华东、华中的格局,南通道延续西南水电、火电送广东、广西的格局。
内外市场商机无限 历史伟业可靠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将由规模扩张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更加优化、科技含量显著加强,电力建设和投资空间依然巨大。
尽管“十三五”期间电力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速,但由于我国电源装机基数巨大,年均新增装机规模将保持在约1.1亿千瓦的历史新高。据估算,2015~2020年电源项目投资需求约3.2万亿元。其中,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约40%,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约60%。
与此同时,我国与全球新兴经济体的互动和共同发展,也将创造出巨大的电力建设和投资市场空间。如果让全球32个人均装机低于中国的新兴经济体达到中国水平,将有约16.5亿千瓦的装机建设空间,按照平均单位造价8000元/千瓦测算,投资需求约13万亿元。其中,需求最大的印度装机建设空间将达7.5亿千瓦,投资需求约6万亿元。
电力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装备、技术和人才投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在电力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平台,有效解决电力项目投融资难题。
总之,电力工业的发展,应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如期完成,电力建设有必要超前谋划、合理安排,把握好节奏。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大幕的拉开,我国电力工业已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把握发展大势,做好科学规划,抓住投资机遇,搞好电力建设,齐心协力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原标题:经济新常态 我国电力工业进入提质增效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