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份,奥巴马政府承认新能源汽车规划失败,难以实现美国能源部设定的到2015年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因此纷纷倒闭或陷入困境。然而,特斯拉(TESLA MOTORS)却凭借IT和传统工业产品设计的完美结合,以销售业绩和股价双重优势成功“逆袭”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在乔布斯所创建的IPHONE销售奇迹即将褪色之际,特斯拉成功传承了美国创新的接力棒,并有望像苹果推动手机革命一样引发一场美国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变革。“特斯拉现象”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它展现的是美国式创新的成功,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有着重要启示。
一、特斯拉“逆袭”美国电动汽车市场
(一)IT和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融合的典范
“MODEL S”让特斯拉跻身世界汽车制造行业前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将IT和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融合到绝妙。特斯拉“MODEL S”加入了极具科技感的17英寸电容触控屏,使之随时可与互联网连接并通过谷歌地图导航,同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掌握其位置、充电状态以及遥控车载空调等,特斯拉“MODEL S”就是一个超级移动终端。特斯拉用其丰富的IT基因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行走电子设备”。
(二)销售业绩和股价双双“逆势”飘红
2013 年第一季度以来,特斯拉营业收入高达5.62 亿美元,首次实现近1120万美元的盈利;股价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累计上涨近350%。
(三)开启美国电动汽车发展新局面
如果2016年特斯拉能够如期推出GEN第三代,其创始人马斯克能够如期兑现其最初关于3000美元左右的售价、320公里以上续航、相对燃油成本日常使用经济型保持1倍以上优势的承诺,那么特斯拉给美国汽车行业带来的“鲶鱼现象”将继续生效,它所延续的“硅谷风投模式”也将被持续模仿,这都预示着未来几年特斯拉将为美国电动汽车发展开启新局面。
二、“特斯拉现象”诠释的美国式创新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成功谱写创业神话,并展示出推动汽车产业革命、产业格局重组的潜能,归根结底靠的是创新。实际上,“特斯拉现象”诠释了美国式创新的成功。
(一)创新领袖是旗帜
纵观历史,美国每次的产品革命都由创新型企业引发,而每家创新型企业都由一位创新型企业家引领,引导着企业不断创新,并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商业完美结合。特斯拉同样拥有一位创新型领军人物——埃隆·马斯克,他也是硅谷创业家的旗帜人物。马斯克在互联网、空间技术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均成功创业,是SpAaceX、Tesla及Pay Pal三家公司的创始人。SpAaceX公司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发射并回收可重复利用火箭的私人公司,Pay Pal则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埃隆·马斯克对于创新的执著使特斯拉制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
(二)技术革新是引擎
特斯拉“MODEL S”以其出色的性能、外观和舒适度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电动汽车的认知。它应用了超过250项专利,拥有全铝车身,采用“底盘+车身”的突破性结构,将轮胎和电动机融为一体,让车身结构变得空前简洁,加上最低风阻造型的设计,使其无需换挡,起步即可提供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不到4.5秒。
特斯拉对电池及充电技术进行了自主研发,创造性地将笔记本锂电池用于电动汽车,攻克了串、并联技术和电控系统,这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使安全性更强,是迄今为止最佳的电动汽车电池解决方案。特斯拉“MODEL S”续驶里程可达400多公里,远超其他电动汽车。其与Solarcity公司合作的“超级充电站”,利用太阳能供电可在一小时内将一辆“MODEL S”充满,是现有充电速度的15至20倍。
特斯拉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汽车产业进行了改造升级。在电动汽车中融入了大型中控触摸屏、google引擎、语音输入操控系统、内置无线网络等IT元素。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自动化水平,使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高,今年一季度已将生产工时缩短了近40%。
(三)营销模式创新是平台
特斯拉采用了“苹果专营店”的销售模式,直接拥有销售网络,其专营店遍布纽约、东京、巴黎、日内瓦、悉尼等发达地区的高端消费市场。同时,专营店内的产品专家并非只是普通销售人员只关注产品销量,而是可以为顾客提供相关咨询,注重顾客对产品的体验,并向顾客说明产品的设计理念,使特斯拉优良的品牌形象树立在每一位消费者心中。此外,特斯拉还提供网上订购和送货上门等服务。
特斯拉公司此前并无研发汽车的经验,但设计理念极为超前,将时尚、绿色、环保等营销理念贯穿设计的始终。也正是这种营销理念,才使得“MODEL S”备受美国高端人士关注和青睐。
特斯拉主打高端产品,最便宜的一款电动汽车也足以在美国买辆奔驰轿车,虽然价格昂贵,但特斯拉的产品拥有超越普通电动汽车的优势:不仅动力性能达到传统高档汽车水平,而且续驶里程也是市面上同类产品的两倍以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售后服务创新是支撑
高端的售后服务为特斯拉赢得了更多用户。一是“免费充电”。利用“超级充电站”和可再生的太阳能为顾客提供终身免费充电服务。二是“无过失”电池保修政策。为电池提供八年不限里程的保修,并免费提供电池更换服务。三是“50%保值率”。“MODEL S”用户使用三年后如不愿继续使用,特斯拉将以不低于原车50%的价格回购,这一比例高于市场其他豪车。四是自建独立的充电网络。特斯拉在美国现已建设了16 座“超级充电站”,其独立充电网络预计年内将覆盖美国沿海地区城市,到2015年将覆盖北美98%的地区。五是免费代用车。特斯拉还为路上抛锚的顾客免费提供代用车等服务。
(五)金融创新是保障
美国硅谷以高新技术和金融相结合的方式,将大量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的创新活动中,形成了最具效能的风险投资模式,这种风投模式现已成为美国创新活动长盛不衰的永续动力。同时,它也为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特斯拉正是受益于这种风投模式才冲破了由研发成本过高、量化生产难度大、资金瓶颈难以突破等原因引发的破产危机,最终安然渡过难关,并迎来了“MODEL S”的规模化生产。
三、对我国制造业创新的启示
“特斯拉现象”再次为我们诠释了美国式创新,但由于中美两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同,难以在中国简单复制,但其独具特色的创新理念和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为我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创新经验和做法,着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打造升级版中国经济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加大国家财政性人才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形成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二是加快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三是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搭建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性教学和专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健全风险投资体系
一是丰富风险投资主体,通过立法和税收优惠等形式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二是培育一批骨干风险投资公司,使之发挥带头示范效应。三是培养一批既懂科学技术又懂金融投资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风险投资专业化水平。四是引导大部分风险投资基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扩大对重点行业领域中小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化。
(三)坚持多元创新相结合
一是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尖端创新与微创新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着力促进产学研等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三是推动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制造业的总体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