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3月下旬的一天,香港中环金融街8号四季酒店的海景宴会厅座无虚席,在这家据说驻守了诸多内地神秘人物的酒店里,上市公司北京汽车(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58.HK)的2014年度业绩发布会正在举行。坐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面前的,大部分是由内地赶去的投资人和分析师。
作为北京汽车上市后的首张财报,徐和谊递交的成绩单还算亮眼:2014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倍,净利润同比上升66%。2014年北京汽车的自主品牌业务虽然仍亏损24.6亿元,但与去年的32亿亏损相比已经明显减亏。与财报相比,徐和谊带来的一系列投资概念和利好消息,更迎合投资者的口味。
就在财报发布前几个小时,北京汽车与乐视控股在香港正式签约,双方宣布将共同打造全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汽车及汽车生态系统。更早一天,在距离香港不足300公里外的广州,北汽自主品牌绅宝的“拳头产品”SUV X65正式上市;同一天,北京汽车宣布增资参股奔驰租赁公司。
如果再往前推,徐和谊送给投资者们的“大礼包”不止这些,包括对“北汽版”特斯拉的公开确认、与合资伙伴奔驰的深度绑定……这样密集的日程让徐和谊看上去更像一位忙着跨界投资的IT大佬,也让北京汽车似乎在一夜之间具备了成为“港股新贵”的潜力。
多重利好消息刺激下,北京汽车股价在财报发布当天重新突破上市首日开盘价8.9港元,成交量放大10倍。截至记者发稿时,股价已逼近10港元关口。但面对北京奔驰贡献了总收入77%的财报,投资者仍在等待,等待徐和谊在讲故事与炒概念的同时,能如期达成对投资者许下的自主品牌盈利承诺。
港股新人
4个月前,徐和谊在港交所为北京汽车——“北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和探索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平台”敲响了上市钟声,资本市场的大门正式向北汽敞开。香港是北汽的福地,某种意义上,北汽发展自主品牌事业的“钱途”很大程度上由徐和谊在香港的推介是否成功所决定。
2014年12月19日,北汽股份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
经过两年资产腾挪,最终上市的北京汽车定位为“北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和探索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平台”。北京汽车结构清晰,囊括了北汽集团旗下三大乘用车板块——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以及动力总成资产。其中北京奔驰的合并报表是最大的卖点。
北京汽车最终募集资金129.75亿港币,超过原计划的110亿港元。“北汽的上市很成功”,在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看来,北汽“运气很好”,在好的市场时机卖了个好价钱。2014年底的中国车市,告别高速增长的车市正在进入新常态,更多的新机遇正在形成并被看好。
北京汽车上月下旬发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2014年公司共实现收入约563.7亿元,同比增长341.0%;净利润较2013年增加66.2%至45.11亿元;毛利率由2013年的3.2%增至15.9%,增长近4倍,毛利随之上升至89.84亿元,同比上升2063.8%。
不过,如此惊人的增幅主要源于2013年的财报中仅并入了北京奔驰44天的业绩,基数较低。而总收入的构成准确地呼应了北京汽车的资产结构:北京奔驰贡献了总收入的77.9%,达到439.37亿元,同比上升约640.4%;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填补了剩下的22.1%,共124.34亿元,同比增长约81.6%。
“按照收入和净利润配比来看,是符合北汽现在的业务特点。”曹鹤称,虽然自主品牌业务仍然亏损,但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的强势表现,轻松地就能使上市公司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这符合徐和谊既定的融资思路:用合资板块来保证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市场信心,而吸引来的融资则用于支付对自主业务的继续投入。
在此之前,同样选择赴港上市的华晨中国(01114.HK)正是依靠华晨与宝马的合资板块业务强劲增长,股价一路风生水起。当然,尽管早在五年前华晨中国已将连续亏损多年的中华轿车业务剥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合资板块业务的增长潜力仍被大多数投资者看好。
当然,对于北京汽车而言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两年整合,2014年北京奔驰销售整车14.55万辆,同比增长25.4%,已经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此外,与其它合资公司相比,北汽与奔驰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北京汽车上市时,奔驰以超额认购15%作为支持。
在过去一个月中,徐和谊连续在两份与戴姆勒拓展合作领域的新协议上签字。3月12日,北京汽车宣布与戴姆勒旗下子公司MBtech成立合资技术中心——北汽德奔汽车技术中心。这家被业界解读为北汽“泛亚”的技术中心意味着戴姆勒对北汽的支持已经涉及到最核心的研发“造血”阶段。
10天后,徐和谊再次出现在北京汽车以增资方式参股梅赛德斯-奔驰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奔驰租赁公司)的协议签署现场。现金入股后,北汽将持有奔驰租赁35%股权。双方的关系再次变得休戚相关,而这种关系也正是港股市场最喜欢的合作概念。
腾挪“老手”
对于徐和谊如此目的明确的市值营销术,业界评价不一。上市前急速扩张北汽版图、上市时一一剥离业绩不良资产、上市后又马不停蹄迎合最热门的汽车业新浪潮概念——徐和谊似乎有点太着急了。不过,透过徐和谊的忙碌,其对北京汽车的市值管理思路也逐渐清晰。
那就是,在自主品牌仍无法盈利的前提下,必须保证既让资本市场对北汽保持短期投资热情,又让北汽自主品牌拥有长期的增值想象空间。例如,与奔驰的深度绑定虽然深得市场推崇,但北京汽车流通市值小,且上市后市场交易不积极,徐和谊需要更能迎合投资者兴趣的短期热点概念。
3月23日,徐和谊在主持业绩发布会之前先出席了北京汽车与乐视控股在香港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汽方面表示,拥有互联网思维和硅谷研发资源的乐视团队可为北京汽车研发制造互联网智能汽车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想法。北京汽车和乐视合作的首款产品将在今年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期间正式亮相。
有了当下最受关注的“互联网+汽车”概念和从去年夏天就开始发酵的“乐视超级汽车”话题做背景,北汽与乐视的合作畅想足以让资本市场兴奋一段时间。在宣布与北汽合作的第二天,乐视收盘涨停,乐视网市值突破800亿元大关,总市值达到839.42亿元,股价更逼近百元大关。
不过,对于北汽和乐视合作,业内看法不一。“从双方的合作内容来看,‘打造互联网汽车’很大程度上是概念性的,目前看来并没有实质性的方案落地”,独立汽车分析师夏树称,这起合作很大意义上是为了推高股价。与“互联网+”概念一样,新能源汽车是徐和谊用来提振股价的另一个黄金概念。
记者了解到,虽然北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板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并没有被纳入上市公司盘子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北汽的招股说明书提及的“在新能源过渡期”的关联交易条款,2014年高达5.52亿元的新能源销售国家及地方政府补贴被纳入北京汽车的财报,比2013年的1.29645亿元补贴收入大幅提高。
招股说明书同时注明,“北京汽车董事仍不排除本公司在上市时机成熟时可能考虑收购新能源。”2014年,北京品牌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5500辆,较2013年的1700辆增长约225.7%。由于尚处于投入期,2014年北汽新能源业务仍亏损1.56亿元,不过已经比预期亏损减少了6000多万。
2014年,配合北京市的相关新能源推广政策,北汽在新能源推广和营销上热火朝天。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徐和谊再度放话,即要在2016年北京车展前,北汽将推出一款超越特斯拉的D级新能源汽车。
在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理念中有一句话:“我们不是汽车生产商,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在外界看来,徐和谊正在努力给整个北汽披上越来越鲜艳的科技外衣。
自主难题
对于徐和谊和他执掌的北京汽车来说,营造利好概念和进行内部资产“腾挪”,都远不如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自主品牌乘用车板块扭亏更具挑战性。为此,徐和谊在年初多次集团内部会议上,都动员自主乘用车板块业务负责人,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投放节奏,通过打造“爆款”产品尽快提升销量。
北京汽车上市之初,以徐和谊为首的董事会承诺北京汽车会在上市后三年内实现毛利及经营利润增长。单从财报数据来看,这一承诺没有落空。
2014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毛利为亏损6892万元,与2013年的9.78亿元亏损相比明显改善。当然,如果扣除折旧、摊销、分销及行政费用等成本,2014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的最终净利润为亏损24.6亿元,而对比2013年这一数据是亏损32亿元。
抓住SUV市场快速增长的大好时机,改善自主业务现金流、全面提振自主盈利现状,是北汽2015年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按照徐和谊在日前绅宝X65上市现场透露的信息,今年北汽上市的六款全新车型中,有三款属于全新的SUV产品,而先期上市的绅宝X65在定价上就极具“进攻性”。
在“互联网汽车”和“北汽版特斯拉”的光环下,绅宝X65的价格引起经销商喝彩。9.88万至14.98万元的定价不仅降低了2.0T SUV车型的购买门槛,也在提醒着,无论互联网和新能源概念多么风头正盛,尽快到达自主品牌的盈亏平衡点,仍是穿梭于各个签约仪式的徐和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徐和谊表示,绅宝X65是一款需要达到月销1万辆的拳头产品,这样的拳头产品是“北汽在中国汽车业中拔份儿”的保证。在绅宝X系列下,今年第三、四季度还将推出X55和C33两款不同定位的SUV;今年上半年,定位于轿车和SUV内的绅宝高性能产品绅宝CC也将上市。
“从整个现在自主品牌来说,实现盈利的并不多,包括我们很多‘老大哥’级别的同行。”北京汽车董秘闫小雷表示。除了北京品牌业务起步较晚,缺乏有效的产销规模支撑,“目前尚有未能充分利用的产能”被认为是北汽自主板块在短期内仍难以盈利的另一个原因。
按照市场分析人士的说法,如果自主乘用车板块的盈利难题无法攻克,北京汽车当下面临的巨大财务压力将无法从根源上纾解。“主要是短期借款压力比较大”,曹鹤指出。北京汽车发布的2014年财报亦显示,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汽车流动借款总额由2013年的78.33亿元增至159.83亿元,且须在一年内还清。仅在去年,为了投放绅宝D60和X65,北京汽车斥资约23.7亿元收购了广州基地,而后者当年经营亏损为3270万元。
不过,对于资金压力,北京汽车在财报中特别强调,截至2014年底,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71.81亿元,但目前拥有的两条融资渠道能够应付经营所需。其一是公司运营和融资活动不断产生的现金,二是分别为464亿元和243.79亿元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银行授信额度。
“长安是我们学习和超越的目标”,3月22日北汽绅宝SUV X65发布会后的沟通中,无论是董秘闫小雷,还是北京汽车负责乘用车项目研发的副总裁邬学斌,都提到了这个定位。而记者获悉,到2017年~2018年,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超过长安已经成为北汽内部定下的目标。
2014年,长安汽车旗下自主品牌汽车共计销售57.2万辆,北汽自主品牌销量为30万辆,2014年,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板块首度实现盈利。与长安自主品牌努力8年始得盈利相比,北京汽车的路显然还很长。
“北汽自主品牌2015年在盈亏上肯定还平不了,应该会继续亏损。”曹鹤称,前期投入和折旧都比较大,北汽仍需要大量的融资投入基地建设。只有规模上来了,盈利才会有。独立汽车评论员夏树则认为,上市公司长安汽车同样多年受益于来自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的投资收益。“经过在自主研发上的多年投入,长安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阵营的中坚力量,而相比于销量上的赶超,长安的自主路径更值得北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