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电网,是人类最复杂的人工智能网络系统。“互联网+电网”,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今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首现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社会对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极大兴趣与关注。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召开能源互联网工作会议,提出将制定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成立由大型发电集团、电网企业、民营互联网企业及研发机构、新能源车企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中国能源互联网联盟。能源互联网首次由国家主管部门正式组织研讨,开启顶层设计。
就在“能源互联网”这一前沿课题引起社会热议之际,4月20日,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和媒体记者云集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由英大传媒研究院组织的“电网发展与互联网+”专题沙龙上,交流观点、研讨问题,擦出智慧的火花。
能源互联势在必行
“能源互联网”,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概念。在该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的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军威提出,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分布式能源、智能小区等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接入。他认为,能源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是开放、互联、对等、分享。
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能源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曹寅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不可逆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认为能源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必然趋势。他说,连接生产和消费端的数百亿设备和组件是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智能发电、用电、储电设备,最终都将接入网络,每天产生海量数据,借助信息流,形成自我对话。
那么,能源互联网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鸣说:“当前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的关键时期……构建能源互联网将会有力地推动能源产业变革。”他进一步解释道,能源互联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能源互联网还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产业经济布局和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以此推动我国能源行业体制变革,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的整体开放程度。也就是说,建设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体制变革和能源结构的调整。
“互联网+电网”成最佳融合点
能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电能在能源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曹军威认为,电能在能源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能源无法比拟的优势。由此可见,在考虑能源互联问题时,“互联网+电网”便构成了能源互联网的最佳融合点。
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便启动了智能电网建设,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走在了能源行业应用的前列。国网能源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领域首席专家冯庆东说:“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的扩展和延伸。”他认为,电作为特殊商品有其自身属性,就现有电网来讲,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互联网技术,主要是从“三点四面”开展行动,即“以分布式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为切入点,构建国家级、区域级、省级、市级能源互联网平台”。
“能源互联网将是电网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佟大力分析说,能源互联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创新技术应用方面将取得飞速发展,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的交汇。这些变化包括:区域能源互联发展,智能用电得到普及,电力云技术应用成为电网管理的技术关键,电力移动终端应用明显增长,互联网基因贯穿电力的各个环节,信息安全产业成为电网中的信息通信产业的重要环节等等。
那么,电网企业在能源互联网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曾鸣明确提出,在中国国情下,电网企业在未来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将发挥最关键的作用。他认为,电网企业可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枢纽,协调不同能源类型,完成电源与受端的承上启下,更好地接纳可再生能源,实现整个能源网络的“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
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电网”发展更为直观的现象,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助力和期待。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战略分析师李少君对“互联网+电网”为资本市场带来收益与利润持乐观态度。他说,现在“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在整个资本市场已经非常火热,在发电端、输电端、售电端,出现了分布式电源、特高压与微网、充电桩几个投资热点。李少君特别强调了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际特高压工程建设在资本市场得到了高估值,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成为市场期待。他表示:“一旦技术难题破解,资本市场将会给你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