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汉能调整定位落地民用市场战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尽管因股价暴涨而被冠上“中国首富”的太阳能大王李河君最近颇受外媒质疑,但这不妨碍其继续大张旗鼓推行其光伏民用市场战略。

 

3月21日,汉能在成都宣布,覆盖全国的60家汉能薄膜发电首批旗舰店及体验中心同步开业。“到今年年底,这样的直营店要开到500家,还要发展3000家经销商。”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执行总裁司海健表示。

 

战略调整推直营模式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曾一再强调汉能的“121计划”: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市值2万亿,盈利1000亿元人民币。但因汉能光伏产品出货量一直“微不足道”,其获得资本市场疯狂的追捧也备受质疑。

 

地面和屋顶电站一直是传统光伏应用市场的绝对主角,但李河君为汉能所做的规划是:屋顶电站(BAPV)和建筑一体化(BIPV)将占汉能销售的一半以上,光伏应用产品(结合柔性电池技术)占30%-40%,地面电站大概为10%。

 

近期,汉能做了最新的战略调整,李河君把汉能的光伏发展定位为分布式和移动能源。在他看来,民用太阳能的市场容量非常大,汉能目前成立了8个事业部,包括BIPV、户用发电、农用设施、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商用无人机、特种产品,据称每个细分市场的容量都超过万亿元。

 

而其民用太阳能战略则终于在3月21日落地了。当日,覆盖全国的60家汉能薄膜发电首批旗舰店及体验中心同步开业。同时,全国招募3000家经销商,争取覆盖县级以上全国城市。目前,汉能已开启招商行动,诚邀暖通、家电、家居、建材、卫浴等领域的商家加入分销渠道。

 

此外,汉能还将招聘5000名专业销售员支持全国市场的开发和服务,目前已招聘3000人,未来一个月5000人全部到位。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民则透露,汉能已在内地启动“5353”的渠道战略,将在全国建500家直营店,计划到今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00家,到2017年在全球建立1500家。

 

“此举主要帮助更多人享受分布式发电的收益,加速了薄膜太阳能产品的民用化普及。”刘民说道。

 

“中国光伏市场在前两年一直致力于大型地面电站,但是2013年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开始向分布式发电站倾斜,分布式发电站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工业用,一个是户用,我们相信户用市场非常巨大,户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司海健说道。

 

进军电商

 

除了各区域的线下销售渠道网络,汉能近日还上线了汉能商城、阿里巴巴等线上渠道,形成了O2O线上线下、覆盖全国的立体销售渠道平台。

 

据记者从汉能了解,其近日正式推出的官方电子商务平台汉能商城主要展示和销售汉能终端应用、户用和商用三大系列的多款太阳能薄膜发电产品。

 

在汉能商城,记者看到了多款以使用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为技术核心的产品。其终端产品包括多个系列折叠充电包、充电纸等。

 

不过截至目前,记者尚未看到其通过电商渠道成交的产品数量。

 

但汉能相关负责人称,其先于在国际市场做出过布局,目前看销售情况良好。目前,汉能已在英国、荷兰、瑞士、波兰、德国五个国家建立了近40家直营店,汉能的户用发电系统已入驻宜家英国伦敦店,成为首家进驻宜家卖场的第三方品牌。据统计,在欧洲,汉能的户用系统已累计销售了数千套。

 

司海健则介绍称,民用光伏发电系统去年安装数分别是:日本44万套,美国24万套,德国14万套,英国12万套,澳大利亚10万套。中国有1亿家庭,250万个墙体,但是中国只安装了不到2万套。

 

刘民还进一步向记者阐述,“我认为,业界目前趋之若鹜的大型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未来会因土地资源制约、电力传输损耗等种种原因而在发展上受到限制。所以,这恐怕只是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的光伏应用市场。而真正可持续的,一定是面对千家万户,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汉能提出的移动能源概念,与各类建筑物融为一体(BIPV)的光伏应用,这将是未来光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刘民还透露,“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汉能将正式推出5款太阳能全动力汽车。户用系统、BIPV、薄膜柔性组件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太阳能全动力汽车等业务都归属于汉能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汉能十分有信心将其打造成上市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分享到:

关键字:汉能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