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电力“十三五”规划制定启动 特高压被加速提上日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5-02-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电力“十三五”规划制订已经启动,为带动以能源为支柱产业的区域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鼓励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利用煤炭就地发电,并建设新的电网项目,将电力运往东部地区。此外,《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由于东北地区窝电严重,因此《意见》中明确了若干待建的电网项目。“尽快开工内蒙古锡盟至山东交流特高压、锡盟至江苏直流特高压、辽宁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等输电工程,加快推进黑龙江经吉林、辽宁至华北输电工程前期工作。”

对内蒙古和东北的发电厂建设从限制到支持,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压力摆在面前。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韩水表示,“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一方面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常规火电建设的管理,严控存凝煤电项目审批,推进现有煤电技术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优先建设12条输电通道。到现在为止,有三条通道已经开工建设,这12条通道和新增7000万千瓦输电能力已确保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电需求,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上述地区标煤消耗约1亿吨。”

评论: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可改善我国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因技术和安全等问题的考量一直存在争议,推进效果不显著。在大气治理的环保压力下,特高压被加速提上日程。

2014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706小时,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仅分别实现4388、3680和4121小时,内蒙古火电平均利用小时虽实现5130小时,我们认为这其中包含了外送京津唐电网机组的数据,因此拉高了整体水平。可见,当前我国东北和内蒙地区火电机组的低利用效率。未来特高压建成实现电力外送,将提振这两个地区火电机组的运行效率,我们认为,外送电不仅能享受较高的利用小时,在电力体制改革方向下,还有望享受电力落地地区较高的电价水平,对拥有外送电电源点的电力企业形成实质性利好。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 十三五规划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