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海归”精英,新能源领域开创新天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3-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春节刚过,“海归”创业者舒鹏、张剑辉、钱昊很快忙碌了起来。他们创办的襄阳海博思创新能源科技公司成立仅两年多,已顺利度过孵化期进入加速发展期,眼下接到来自东风、北汽及各大电池厂的订单,就有2.6亿元。

这家科技创业企业的三位创始人均是工科男,在美国名校读过博士或硕士,曾同属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技术团队,工作几年后,当张剑辉说出想回国在新能源产业的细分领域电动汽车车载电池系统创业时,得到舒鹏和钱昊响应,他们都看好这片新天地。

对电动汽车而言,提供动力的车载电池系统至关重要。目前的单体电池只有3伏左右,电动汽车的动力供应需300至600伏的电池,必须将几百块电池组成一个电池包。“但每块电池在使用中的损耗情况不同,就会出现‘短板效应’,即最弱的那块会影响整体性能。这是电动汽车领域的一大技术瓶颈。”公司总经理舒鹏说,“我们自主研发的系统,就是从几百块电池中找出最弱的那块,通过计算机调控,让它们在系统内部相互充电放电,从而提高整体性能。”

2011年,在襄阳高新区的牵线下,舒鹏等带着他们的电池管理系统来到东风汽车公司做实车测试,对方对这几位毫无资历的年轻人没抱太多期望,只提供一台旧车做试验。测试结果远高于国内水平,对方怀疑数据造假,提出由他们自己人员进行测试,经再次测试证实数据真实后,东风公司很快确定与他们签约,而当时,他们的公司还没成立。

2012年,舒鹏等人在襄阳正式成立公司,并顺利入驻襄阳科技城。虽然技术领先,但他们也一度面临启动、研发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所幸,各种帮扶政策接踵而至。先是团队核心成员入选襄阳“隆中人才”创业团队、湖北省“百人计划”,获免房租及300万元创业资金扶持。2013年,公司又获襄阳高新区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同年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以及省创新基金的支持,进一步解决资金问题。

两年多来,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从最初的6人增加至20余名,研发人员占七成,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10余项。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