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腾讯与富士康宣布联手打造智能汽车,乐视控股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在香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成为继百度、阿里巴巴涉足汽车行业之后,互联网企业发力汽车领域的最新消息。
业内认为,互联网企业发力汽车领域主要体现在“系统智能化”和“系统入网”两个方面,这对于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其作用不宜夸大,“互联网+ 汽车”必须以传统汽车企业为主。
互联网企业任性发力
近日,腾讯、富士康及和谐汽车宣布共同签订《关于“互联网+ 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河南郑州展开“互联网+ 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创新合作。
据了解,上述三方将组成联合专业工作团队,以腾讯的互联网创意开放平台,搭配富士康在高科技移动终端、智能电动汽车的创新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打造高效便捷、节能环保的“互联网+ 智能电动车”。
就在腾讯与富士康签约的当天,乐视与北汽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汽将为“乐视超级汽车”提供硬件层面的支持,乐视则将为北汽提供“互联网智能汽车”的智能系统、EUI操作系统、车联网系统。
此前,乐视开发出全国首套智能汽车用户界面(UI)系统——EUI系统。该系统将覆盖汽车、手机、电视等,给用户提供完整统一的UI操作体验,真正实现无缝连接,一云多屏。而乐视开发的EUI 系统AUTO版则为北汽互联网智能汽车的推出奠定了操作系统基础。
据了解,发力汽车领域的互联网企业除腾讯与乐视,百度及阿里巴巴更是捷足先登。百度早已进军互联网汽车领域,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合作展开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制定工作,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3月上旬,阿里巴巴与上汽联合宣布,双方将合资设立10亿元“互联网汽车基金”。阿里巴巴与上汽将以资本为纽带,连接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打造“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按照规划,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专注互联网汽车的技术研发,首款互联网汽车产品有望明年上市。
“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汽车方面进行布局,显示汽车行业已成为当下全球创新的重要一环。”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不论是真的生产“互联网+ 汽车”,还是把车载应用更好地前装到整车产品中,只要能实现互联网企业的优势资源与汽车企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本身就是巨大成功。
政策支持激发热情
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关于发展互联网汽车的利好消息不断发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相关互联网企业涉足汽车领域的热情。
3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用电器等智能产品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发布数天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信息服务业司召集相关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召开研讨会。
据了解,参与研讨会的企业包括一汽、长安、奇瑞、上汽、广汽、北汽等传统汽车企业,同时有阿里巴巴、百度、乐视、普华软件、博泰、高德等互联网企业。与会企业认为,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各国都在争分夺秒抢占发展先机。虽然在智能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国内企业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智能汽车的相关标准制订方面还是欧美国家领先。会后,相关人士表示,“互联网+ 汽车”计划已经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议事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有意通过搭建平台,使得国内传统汽车厂商和先进的互联网企业顺利对接,进而成立一个合作组织,共同推进国内智能汽车产业的进步。
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了互联网与汽车融合的突破口。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十大产业领域,其中一项就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目前国内车企由于创新不足导致“互联网基因”欠缺,传统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有利于激发相关汽车企业的创新意识。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互联网企业涉足汽车领域。
车企主角地位不变
互联网企业成功“颠覆”了手机、电视等领域,让不少人对互联网企业“颠覆”汽车行业充满了遐想。然而在专家看来,就目前而言,互联网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生产汽车的可能,“与其说是造车,不如说是针对汽车行业新热点进行的概念炒作。”在相当长时间内,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领域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智能化软件系统或高附加值的设备引领消费潮流。
“我不认为互联网企业能很快颠覆汽车制造,互联网与汽车有很大的区别。”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来,汽车制造更多集中于硬件工艺,而互联网企业目前的优势更多体现在软件方面。
“传统汽车企业应该是互联网汽车的绝对主角。”崔东树表示,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领域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在应用层面上提升车主体验。
业内认为,互联网与汽车行业能否顺利深度融合,一方面取决于相关合作方思路是否统一。如免费思维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共识,用户也习惯于免费获得互联网企业提供的诸多服务。另一方面则是相关合作方的能力经验是否达到要求。如互联网企业与汽车企业在“互联网+ 汽车”这样的全新领域面临着标准制定、技术融合、渠道运营等诸多难题,风险不可小觑。此外,汽车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危,“互联网+ 汽车”技术的进步必须要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地推进。
“期待这些国内互联网企业建立类似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系统的行业标准,实现车辆实时数据的有效互联共享,推动‘互联网+ 汽车’产业发展。”崔东树表示,目前对于“互联网+ 汽车”还处于探索阶段,关于“互联网+ 汽车”尚未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定义。今后,伴随互联网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汽车智能化与轻量化发展需要互联网企业和汽车企业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