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持续加大配网建设力度,稳步提升城乡供电质量;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快速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迈进;积极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率先进入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时代……近年来,河南电网以其跨越式发展全力服务中原崛起。
全面打造坚强城乡配网
“以前,只要配电线路上有一处故障,就会造成整条线路全部停电。现在,通过智能配电网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锁定故障点。电网一旦发生故障,从发现到排除仅需两分钟。”1月21日,谈及鹤壁配电网自动一体化系统带来的好处,鹤壁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专业副主任秦福祥高兴地说。
配电自动化建设是解决电网“两头弱”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城乡配电网坚强的重要体现。2013年12月,鹤壁配电自动一体化工程顺利竣工,该工程覆盖鹤壁三区两县,是国家电网公司示范工程。目前,该系统能够对供电故障实现秒级“自愈”,让居民和客户几乎感觉不到停电,这也标志着鹤壁城区配电网全面开启了“智能模式”。
据了解,像鹤壁一样,现在河南省已有不少地方的配电职工可以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对环网柜、配电变压器等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分析、预警、自愈及防范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减少了客户停电时间。据统计,2014年河南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8%以上,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8.91%以上,均高于往年和全国平均水平,标志着河南城乡居民用电更加可靠。
500千伏变“跑步”迈入智能化
2014年9月9日,河南省第二座智能化5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春申变电站第2台主变压器投运,标志着河南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将“跑步”迎来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1月23日, 500千伏春申变电站工作人员介绍:“常规变电站的总控只能分析控制具体设备,一旦设备运行不稳定,检修人员需要检查一系列相关设备,查找故障原因。而智能变电站的总控系统可以将每个设备的运行数据相关联,智能分析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及时判断出设备故障的关键点,大大缩减排查时间,增强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系数。”
据了解,2014年,河南电力共安排110-500千伏主网工程建设投资93.2亿元,新开工178项,投产139项;投产110千伏及以上工程141项,线路2591.1千米,变电2300万千伏安,均完成年计划的100%。濮阳500千伏卫都智能变电站、开封220千伏丽景智能变电站、濮阳220千伏沃平智能变电站、虞城县110千伏木兰智能变电站、光山县110千伏官渡智能变电站……2014年,河南各地不断传出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的喜讯。
这一座座智能变电站犹如毛细血管一般,为分布在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电网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为服务中原崛起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能源支撑。
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混联运行
据了解, 2010年,河南人均煤炭保有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由煤炭净调出省转为净调入省,煤炭资源接续能力严重不足,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则需要充足的能源作保障。为此,河南确定了“内增外引”开放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河南省电力公司积极实施“承接特高压、服务大中原”战略,加快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2014年1月27日,±800千伏天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与我国先前建成投运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融为一体,标志着河南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河南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两项世界级工程的相继投运,充分发挥了特高压输电固有的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优势,发挥了重要的送电和“水火互济”、事故支援的联网功能。
数据显示,2014年河南跨区跨省购入电量258.95亿千瓦时,其中通过±800千伏天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新疆购入电量127.31亿千瓦时,相当于2014年河南人均用了120千瓦时的新疆电,对于河南进一步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优化能源配置、实现清洁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