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能源汽车发展期待化工发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5-03-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治理雾霾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汽车界的政协委员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新能源汽车造车不难,难在做电池。实现电池技术突破,期待化工行业的攻关和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设计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纷纷表示,汽车电动化是汽车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全世界汽车业都在做。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在续航能力、安全性、充电时间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电池技术能不能取得突破,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问题。

 

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需要化工材料和技术的配套。柳崇禧说,锂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都是化工产品。以电解液为例,业界希望电解液传质效率更高,并且阻燃性更好,从而提升电池性能,增强电动汽车安全性。他表示,非常期待化工企业能在这些技术上实现突破。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也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于电池。据郑兰荪介绍,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主要有两种,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我国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投入很大,但是进展并不理想,某些领域尚需突破。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则比锂离子电池进展得更慢一些。

 

郑兰荪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化工企业尤其是材料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锂离子电池目前的问题在于正负极材料等方面不过关,而燃料电池的主要难点之一是催化剂,目前使用的催化剂过于昂贵。同时,电池隔膜的性能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这些方面实现突破,化工企业、化工科研单位大有可为。

 

接受采访的政协委员们认为,在汽车电池领域,目前相关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足,对数目巨大的科研投入难以承受,所以单靠某个企业完成技术突破是不现实的。柳崇禧建议,由国家出面,组织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联合起来进行科技攻关,用2-3年时间来实现电池技术与世界一流水平同步。

 

为推动电池研发步伐加快,政协委员们还建议国家适当调整政策补贴的重点。柳崇禧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向在于整车制造企业,而忽视了电池制造企业。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症结,国家应该多拿出资金鼓励这些电池制造企业去进行科技研发。

 

链接

 

按照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据中国汽协统计,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4763辆,比上年增长320%,截至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近10万辆。但这与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目标相距甚远。

 

新闻快评

 

升级化工成就相关产业

 

来自汽车界的政协委员道出了对化工行业的期待。电池关键原材料和技术不突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充电等制约问题就无法解决。在能源环境的制约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重要的转型升级方向,而这一转型升级,有赖于化工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化工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须臾离不开它,它同时也肩负着为众多产业配套的使命。从高精尖的航空航天,到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到蓬勃发展的电子产品,再到关系人类生命健康的医药医疗等行业,都需要高品质的尖端化工产品与之配套,为之服务。

 

从这个角度讲,化工行业的升级不仅关乎产业自身发展,更关系到诸多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化工业界应顺应需求,攻坚克难,升级产品,创新技术,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赢得市场和未来发展空间。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