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4年,光伏产业技术公司按照黄河公司关于“技术公司要立足产业发展前沿,依托生产单位,面向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新技术开发和储备上来”的工作要求,克服公司组建运行初期的各类现实困难,校准定位、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自主实施科研项目10项,配合新能源分公司、太阳能公司实施科研项目7项,当年结题7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1项,已经获得授权专利6项,在省部级及以上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篇,技术成果应用转化2项,技术开发和储备成果显著。
注重制度建设,落实科研项目组责权利
为科学有序开展科技项目,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激励有效”的原则,及时制定并发布了《科研项目责任制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细则》、《科研项目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规范建立了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初步建立了对标管理指标。全面推行科研项目管理责任制,细化项目责任书内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并适当授权,落实项目组责权利,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积极性。技术公司规范开展科研项目开题、会议组织、材料设备采购、经费使用、合同签订、报表体系、对标管理的经验得到黄河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肯定,科研项目实施计划、过程控制、经费使用、结题验收、成果评价等科研项目管理经验正在推广。
注重管理创新,推行部室关键业绩考核
围绕公司年度目标,突出科研重点,公司推行部室关键业绩考核,以各部室的工作主项管理职责为基础,结合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和核心任务分解,设置包括科技项目、科技规划、政策研究、技术转化(储备)、技术服务、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制定关键业绩指标百分制考评细则,量化考核各部室工作成效,创新性地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部室工作的积极性,为顺利完成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注重成果管理,试行专利论文奖励激励
技术公司于年初制定了《奖金发放规定》,试行科研成果和有价值论文的奖励激励。利用科研项目的上级奖励、政府奖励和项目经费管理费设立奖励激励基金,对成功申报专利、在省部级及以上期刊发表有价值的科技论文、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产生效益的员工进行专项奖励。
科技项目开题审查前,由科技情报室负责提供专利查新、情报检索、成果查新支持,明确项目研究目标。科研过程中科技情报室全过程参与跟踪科研成果的进展情况,及时开展专利申报工作。
奖励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科研目标的设立,避免重复研究、无效工作,更凸显了技术公司人性化管理的人本管理理念,鼓励发明创造、重视成果管理的氛围初步形成。
注重应用转化,助力生产企业技术革新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技术公司本着为生产服务、推动技术进步的宗旨,联合新能源分公司、太阳能公司对2014年结题项目进行充分评估,及时推进科研成的应用转化。
《碳净化炉设备优化改造研制》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导入一台碳净化炉的改造,目前运行基本正常,正在做效果评估; 《光伏移动检测平台设计与开发》项目研制的光伏电站移动监测车已进入整体组装调试阶段,不久将投入光伏电站检测任务中去;《多晶硅还原炉热能利用系统》、《用于制冷装置的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已获授权专利为新能源分公司实施节能降耗技术革新提供了技术储备;《晶体硅太阳电池电极正面电极接触电阻测试装置》专利技术的导入将实现生产工艺优化,提高测量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其他专利技术也将为生产企业提供不同价值的技术储备。
此外,技术公司科研人员结合科研工作和产业技术进步趋势,编撰有价值的科技论文10篇,不仅锻炼了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总结了科研工作经验,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技术公司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注重对外协作,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技术公司组建伊始,科技装备水平和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科研工作对外依赖程度达50%。技术公司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年内与有研新材料、应用材料、TUV等9家先进企业签订涉及6个科技项目研究的协作合同,提高了2014年科技项目的完成质量;与杜邦、夏普、英利、晶澳、应用材料、ECN、有研硅股、中科院微电子所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新材料应用、高效电池技术、半导体硅材料研究等技术技术交流活动,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技术研究的方向。
新的一年,光伏技术产业公司将继续围绕“硬件建设、团队建设、管理创新”三大任务和“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革新、技术引进”四项核心业务,继续加强制度建设、继续推行管理创新、继续优化加强科研力量、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上好地实施完成近20项科研项目,创造较好的技术开发成果,并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