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能源互联网大幕将启 助推全球产业发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国电集团 发布时间:2015-01-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月21日,“第五届智慧能源国际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现场,全球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开启能源互联网新时代”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寻在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能源产业如何互联网化,为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互联网和能源产业融合提供破解之道。

传统能源产业蕴含巨大能量体,能源互联网10年产业规模超20万亿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已成功颠覆众多产业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传统能源产业的未来聚焦点和突破口放在互联网与能源的结合上。利用ICT技术,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能源赋予新的数据属性,达到能源的经济性、高效性及环保性,这些正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可以预见,能源互联网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的完美结合,势必将产生一个巨大的能量体,甚至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全球看,已有许多发达国家开始认识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其中,欧盟明确表示,将通过ICT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2020年达到节省20%的主要能源消耗,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提高20%的再生能源使用率。美国和日本也在几年前就将ICT节能上升到国家政策方面,自上而下全面促进本国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

我国对抢占能源互联网发展先机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占据一席之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推进节能监测平台建设,强化数据和信息交流能力,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在全球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可以预见,互联网势必将打破传统能源的产业格局,产生新业态。升级为能源互联网的能源产业,将全面带动国民GDP增速,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结构转型、危机预警管理等等一系列巨大的经济、社会、民生效益,甚至将带动相关整个关联产业的发展。“智慧能源国际峰会”现场,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国际标准IEEE 1888发起人、天地互连董事长刘东表示,占GDP 5%的中国零售业在经过十年的互联网化后催生了近万亿的市场,产生了阿里巴巴、京东等行业巨头。而GDP比重超 20%的能源产业在互联网化后,必将产生更大的能量体。在未来10年,其带来的直接和附带产业规模将超过20万亿,能源互联网产业将孕育更多伟大的公司。

中国标准成能源互联网最佳搭档,加速全球产业发展

尽管“互联网+能源”的愿景如此美好,但在构建能源互联网过程中,需要将数以百亿计的的设备与网络相连,同时对这些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并最终保证数据安全。在此过程中,其标准的制订及统一一直是行业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网络、信息与数据间的存在的“孤岛”问题,最终实现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全球部署,由中国主导的IEEE1888国际标准应运而生,目前已作为能源互联网产业入口的重要标准受到全球关注。

IEEE 1888标准又称为泛在绿色社区控制网络标准。通过IEEE1888标准,将电、水、气等能源数据化,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达到提高能效、节能减排等作用,它将影响全社会各行各业,产生许多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作为首个由中国发起并获得国际认可的绿色ICT标准,是IEEE在绿色节能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全球三大标准之一,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标准族,并且在全球展开了规模化应用。IEEE 1888不但顺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符合运营商的发展需求,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节能减排大背景下的发展需求。

围绕IEEE 1888标准,将形成包括终端产品、汇聚产品、多协议网关产品、存储系统、智能分析平台、可视化界面、认证与安全系统、网管和计费系统、系统集成、认证与测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产业链。基于IEEE 1888标准构建绿色城市,可以解决城市中不同能耗设备和管理平台无法互联互通、无法协同控制以及信息化规范不统一的问题,通过IPv6/IPv4网络管理城市中家庭、工厂、楼宇、数据中心的各种用能设备,支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引入,支持对液流电池等大容量储能设备的远程管理,在城市范围内构建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和绿色城市节能减排信息化运营平台,实现智能“创能、储能、节能”一体化管理。

IEEE 1888发展至今,已在中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度等全球各地完成了多个成功的示范项目及商业化的解决方案,某些项目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甚至产生了45%以上的节能量,并产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及商业模式。

当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连接、交互、协作、智能的互联网让“一切皆有可能”,让传统能源行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在“智慧能源国际峰会”上,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王忠敏,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黎维彬,财政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中心温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苗韧,互联网协会(ISOC)董事江崎浩等众多全球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领域专家纷纷表示,我们要拥抱能源互联网,敢于走进新时代,抓住能源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努力成为能源互联网产业的缔造者。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