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核电会否重回“大一统”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1-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相对于被市场普遍看好的水电、光伏和风电,核电的“十三五”前景近几年不够明朗,甚至被怀疑可能会下调装机目标。

直到2014年11月19日《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公布,才再次明确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最新消息是,国家发改委近日已正式向国务院申报启动核电新项目审批。其中,红沿河二期、CAP1400和福清三期作为优先待批项目,近期获批似乎值得期待。

即使如此,核电的重启仍存隐忧。目前符合要求的三代核电技术分别为AP1000、CAP1400(基于AP1000自主研发)、华龙一号(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融合为一个技术)。

但AP1000因首台机组设备和进度上的工期延误,被国家能源局要求在解决主泵等问题后,方可向后续项目推广。而CAP1400和“华龙一号”则都还处于示范项目待批状态,即使示范项目能够尽快开建,短期内也不可能大规模推广。

“核电的发展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制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主要问题是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之争。2006年,担负着统一国内的核电技术路线重任的AP1000技术引进,争议一直存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核和中广核在二代+技术基础上开发三代技术,为避免多种技术路线之争,国家能源局主张两家融合技术路线,这就有了“华龙一号”的诞生。同时AP1000一统中国三代核电技术的梦想也化为泡影。

多条技术路线同时并存且相互竞争局面的背后,是各个核电巨头之间的利益之争,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则是目前的核电管理体制。

从企业层面来说,目前中国核电领域已形成中核、中广核、国核技术公司三足鼎立的格局。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都希望能够主导未来的核电市场格局,这就难免造成各个企业之间在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较量。在业内专家看来,资源分散的实质是体制上的内耗。

此外,核电管理归属于国家能源局,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又均负责核电产业的装备及项目审批,环保部负责核安全监管,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使得各个部门在权责上多有重叠。

值得关注的是,眼下核电管理体制的破冰似乎迎来了契机。今年7月,国核技术公司新闻发言人郭宏波对外确认,国核技与中电投的重组方案已上报国家相关部门,这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也有人建议参照俄罗斯、韩国的核电模式,呼吁中国核电体制改革应该重回“大一统”。

不管核电管理体制如何改变,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能够整合各方面力量,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博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十三五”核电发展的节点首先是能否把握合理稳定的发展节奏;其次内陆核电能否在“十三五”适当开发一到两个项目,以及核电管理体制能否破冰。

分享到:

关键字:核电 清洁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