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国家电网5月27日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提出将开放电动汽车充换电桩设施建设,个人有固定车位、小区物业同意,可在车位自建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享受0.5元/kWh居民电价。这是“电老大”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自己垄断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今却 据国家电网估计,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桩设施两个市场2020年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00亿元。巨大的市场“蛋糕”引发了巨大的诱惑,各方虎视眈眈欲分一杯羹。因此,对于国网放开充电桩建设许多人不禁拍手叫好,认为这是国家电网盘活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量的民营资本有机会参与其中,将会大大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
但是,半年多过去了,现实并不如期待,社会资本没有被鼓动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市场也没有多大起色。以北京为例,计划今年建设1000个公共快速充电桩,到现在完成进度还未过半。私人充电桩安装也频频受阻,或因物业难以协调,或因安装费用过高。真正的北京电动汽车用户除了少数自家充电桩,大多只能靠4S店充电,使用环境并不乐观。
另一种声音成了主旋律。“国家电网放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建设,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好事,但短期内不会引起民营资本的大举投资。”2000亿元的市场“蛋糕”看起来是极好的,但真正想吃到却不那么容易。过去几年,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子公司垄断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依然连年亏损。想要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显然会谨小慎微。当前,不论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还是充电桩的技术都还不算成熟,充电桩建设牵涉多方利益,投入大,见效慢,项目的切入方式不明晰,盈利模式更加不明朗,民营资本只能望洋兴叹。
究竟谁会最先跳进这片看上去很美的“自由”海洋畅游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