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上汽集团新能源车型迈上新高度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4-1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1月20日,2014广州车展开幕当天,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荣威展台,知名财经作家、出版人吴晓波先生与媒体和公众分享了一个新的“投资理念”,但这次他教大家的并不是如何理财,而是怎样投资属于每个人自己、更属于全社会的绿色未来。当天上午,吴晓波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手中接过荣威550 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的钥匙,成为上汽荣威品牌的第70万位车主。

■新时代新选择

谈起为何选择荣威550 Plug-in,吴晓波坦言:“成为荣威70万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于荣威而言,对新能源汽车矢志不渝的推进和推广,是对绿色生态未来的投资。于我而言,成为荣威550 Plug-in车主,不是一次简单的选择行为,而是绿色环保概念的投资,荣威550 Plug -in的新能源技术与理念非常值得推崇。”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晓波还表示,随着高收入阶层人数的不断增加,汽车消费者购车的目的不再以虚荣为重点,而是一种真实的自我价值观表达,选择新能源汽车更是“新公民意识”的体现,这是对自然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吴晓波选择荣威550 Plug-in正是他自我价值观表达和“新公民意识”的最好证明。吴晓波最后说道:“希望通过我的选择吸引更多人对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关注,并与荣威550 Plug-in等新能源汽车一同投资可持续的未来,为共同的蓝天白云贡献力量。”

■上汽新能源车型再创纪录

随着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长,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未来10年全球将迎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早在多年前,上汽集团就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电驱变速箱(EDU)是新能源汽车技术难点之一,也是荣威550 Plug-in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的核心部件,多年来这一核心技术都被日本、美国等国家垄断。上汽集团不甘于受技术上的牵制,据悉,从2009~2013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投入已经超过56亿元,自主品牌研发队伍已经拥有超过3000名工程师。历时5年潜心研发,从概念提出,到功能验证,到制成成品,最终成功实现装载在荣威550 Plug-in 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上,实现量产,并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迈出了新能源汽车走向商品的重要一步。

在此期间,为了解自身产品与其它品牌产品之间的差异与不同,上汽集团并未“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参加世界级比赛,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弥补差距。早在2011年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必比登挑战赛上,上汽集团率领旗下“上海牌”Plug-in燃料电池轿车、“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及荣威350电动汽车三款新能源汽车,组团参加了挑战赛的各项角逐,在燃料电池汽车组拉力赛中逐鹿群雄,位列总分第三。

经过三年的不断改进与优化,今年11月11日,在中国成都举行的第十二届必比登挑战赛上,上汽集团再携荣威E50纯电动车、荣威550Plug-in混合动力轿车和荣威750燃料电池车出征。在拉力赛和性能测试中,三款车型在操控、动力、加速、制动、经济性等方面均表现优异,取得了纯电动组、混合动力组、燃料电池组中三个组别的小组第一的好成绩,力压宝马、戴姆勒、PSA等国际顶尖品牌,最终成为必比登挑战赛开赛以来首个包揽“大满贯”的汽车企业。

■布局全面 手握胜券

从纯电动车到燃料电池车,上汽三款新能源主力车型组成了“绿色发展路线图”,即瞄准汽车驱动电力化趋势,重点加快推进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产业化,并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升级和示范运行。

上汽对新能源车不仅布局完整,更有大量的技术延展,对未来道路的规划,上汽手握胜券。上汽集团以“信赖责任开拓创新”为品牌价值点,在研究和推广领域不断深耕,全方位探寻和研发与市场密切相关的道路交通方案。第十二届必比登挑战赛上,上汽与世界一流的新能源车型同台竞技并大放异彩,也传递出了民族企业的强势实力与非凡自信。

上汽集团对于国内自主汽车品牌而言就像一面旗帜,它的成功可以让其它企业找到信心与方向。它敢于突破、坚持创新的精神,值得其它自主品牌学习与借鉴。

分享到:

关键字:上汽集团 新能源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