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业内多数分析机构看来,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对光伏行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也是光伏产能调整的一个契机。要解开光伏困局,实现光伏救赎,必须扩大新能源的市场内需,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转变世界工厂的角色,同时,更要转变政府职能、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激发内需,释放能量
目前,产能过剩已成事实,那么扩大“内需”并持续增长就变得刻不容缓。6月7日,正在河北邢台考察的李克强表示,国家已经制定了促进光伏发电的政策,积极促进光伏产品由外销转内需,包括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家庭使用光伏发电装置,给光伏发电电量补贴、税收优惠,电网为光伏发电并网提供便利等,这无疑为中国光伏业送上了一颗“定心丸”。
2,技术创新突破,促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河君说,一个产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如果没有核心技术,这个产业一定会有巨大风险。目前,中国光伏虽然正在经历产能相对过剩阶段,但是随着业内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突破技术壁垒,合理发展,加上政策宏观政策积极引导,光伏产业的未来仍是无限光明,发展空间极其广阔。
3,调整产业引导政策,实现良性发展
作为已投入巨大资源的朝阳行业,如不继续扶持,将面临巨大沉没成本,还会在世界新能源格局中落伍,持续补贴是救赎光伏产业不得不走的路径。但补贴的方式需要改变,需要从以往鼓励扩大产能为目标的生产端补贴模式转变为光伏产品使用的需求端补贴,从政府主导到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降低光伏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建立长远战略,引导产业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