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未来的汽车什么样?这是当今能源和环保压力日益凸显的社会现实中,汽车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10月22至24日,围绕“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的主题,201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聚集了1500多名中外汽车工程师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付于武表示:“从长远看,电动汽车是解决汽车产业面临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重大挑战的必然选择。”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汽车必由之路
随着能源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作为能耗大户的汽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低碳任务,我国明确规定到2015年,汽车的综合油耗要达到百公里5升的水平,这对汽车工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实现这个目标,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车企最好的选择。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杜思凯表示,中国百公里5升油耗的法规对包括大众在内所有外国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总工程师程惊雷认为,要实现低碳汽车的目标,需要新能源汽车技术、节能技术、轻量化及智能化技术四个方面齐头并举。“随着客户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未来新能源汽车有可能占到汽车总量的10%,这可能会是一个最佳的状态。”长安汽车副总裁兼汽车工程总院院长刘波判断:“要想达到低碳汽车的相关要求,可能需要发展10%的新能源汽车。”刘波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能会在2020年成为主打,而纯电动汽车将在2025年进入家庭。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认为,要实现5升油耗甚至更低的低碳汽车目标,需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汽车的目标成为与会工程师的共识。
谈到上汽为什么在一片“电动”之声中坚持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程惊雷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一些可能性,这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战略的不确定性,也因此有各种建议和不同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尝试各种可能性,占领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制高点。”
不过,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从市场推广看,基础设施建设、性价比成为最大难题;从技术上而言,怎样兼顾成本、安全和性价比也成为整车制造企业甚至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面对的难题。一汽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康表示:“电池成本过高是依靠新能源动力实现汽车低碳化的最大挑战。预计到2016年,A级纯电动汽车成本要增加10~13万元,其中电池成本要占60%; 预计到2016年,B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要增加约5~6万元,电池成本要占50%以上。”
■新能源汽车更需要拥抱智能互联技术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领域兴起,更有互联网企业大举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给汽车工业带来挑战。虽然目前我国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言无人驾驶似乎还为时尚早,但是智能化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低碳汽车面前,智能交通的贡献将不低于任何一项汽车专用动力总成技术。程惊雷甚至认为:“如果运营得当,智能交通可以承担20%的节能减排任务。”
新能源汽车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要想更大的发挥节能功效,其对智能化的需求将更迫切。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机械与航天航空工程系教授车硕源所做的一项关于未来驾驶条件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最理想的能量管理方法试验表明,要想进一步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效率必须对交通状态有很好的预测,因此对智能交通的依赖度很强。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新能源汽车开发所副所长叶宏路表示:“智能互联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长安的新能源汽车将配载更加智能互联的功能属性。”
■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将成主流?
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力。“欧洲市场原来并不十分看好插电式混合动力,但是宝马、奔驰这些高级轿车因为多是高能耗车型,他们逐渐发现只有发展混合动力才能不牺牲车辆品质,所以也在慢慢转变。”朱军说,“无论是能耗要求还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都指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朱军介绍,上汽的监控系统显示,上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主的80%都能通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节油、省钱的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认知度正在逐步提升。
不过,与会专家也分析,受车辆运行条件等因素影响,插电式混合动力并不适合在公交车等客车领域应用,其插电节油效果将很难在客车运行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