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1月4日,国家电网公司“两交一直”(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特高压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三项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首批获得核准并率先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工程,标志着特高压电网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宣布工程开工。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舒印彪出席大会并讲话。
“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总投资683亿元,新增变电(换流)总容量4300万千伏安(千瓦),新建输电线路4740公里,计划全部于2016年竣工投产。其中,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途经安徽、江苏、上海3省(市),新建南京、泰州、苏州3座变电站,扩建淮南、沪西两座变电站,变电容量1200万千伏安,新建输电线路2×780公里,工程投资268亿元;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4省(区、市),新建锡盟、北京东、济南3座变电站和承德串补站,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新建输电线路2×730公里,工程投资178亿元;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区),新建宁东、绍兴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1600万千瓦,线路全长1720公里,工程投资237亿元。
“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的建设,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改善大气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交一直”工程是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工程。工程是连接两淮(淮南、淮北)、内蒙、宁东能源基地和东部负荷中心的能源大通道,将大幅提高西南、锡盟、宁东能源基地开发外送能力和华东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对于优化能源布局,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加快电网升级,构建安全、经济、高效的现代电网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两交一直”工程是推动清洁发展的绿色工程。工程大幅增强西部和北部风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外送和消纳能力,在控制东中部火电规模、解决雾霾问题、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建成后,工程可向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增加送电能力2600万千瓦、增加电量约1500亿千瓦时,每年减少东部地区电煤消耗7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5万吨、氮氧化物18万吨、烟尘4万吨。
“两交一直”工程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工程。工程总投资683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近6万个,带动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加约246亿元,带动电厂、煤矿投资约2000亿元。工程有利于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两交一直”工程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创新工程。特高压代表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最高水平。我国在特高压理论、技术、装备、标准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两交一直”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特高压和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国内电工装备制造水平,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我国在世界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发展特高压电网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清洁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两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超过1.5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1.6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量超过2500亿千瓦时。今年汛期,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工程长时间保持满功率安全运行,承载了超过80%的四川水电外送任务,向华东地区大规模输送西南地区清洁水电600亿千瓦时,约占华东区外受电的三分之二。依托大电网发展新能源,国家电网供区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1亿千瓦,其中风电779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35万千瓦,国家电网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太阳能发电增长速度最快的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