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对症下药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找消费者痛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搜狐汽车 发布时间:2014-11-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天上午,第九届中国(花都)汽车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围绕着“开辟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快速通道”展开讨论,探寻了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解决方案。

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元年,随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叠加式政策持续出台,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开放,多款新能源汽车也在今年密集发布,无论进口车、合资车还是自主品牌,都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2014年1—10月份,我国各类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4.7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22200辆,插电式乘用车11100辆,纯电动商用车5723辆,插电式商用车7972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4倍。

然而,这样的增长速度距离世界先进新能源汽车的水平仍有着很大差距,新能源汽车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配套、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 付于武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付于武表示,“建设汽车强国需要四个标志:世界型的企业、世界知名品牌、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国际市场的份额。新能源汽车和产业强国是因果关系,在越来越苛刻的法规面前,在百公里油耗五升这个望然生畏的指标面前,汽车企业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信心、意志和精力,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这就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会上,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专职副总部长叶磊还做了题为“重享蓝天,从我做起”的主旨报告,并针对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所面临的各项制约因素进行了陈述与探讨。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销售总部专职副总部长 叶磊

在叶磊看来,现如今,社会各界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关注度虽然很高,但真正付诸购买的消费者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正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难题,只有把消费者的痛点逐一找出并解决,消费者在购买时才有可能打消顾虑。

问题一:各地地方对国家政策的落实不一

1、某些地方仍未出具体补贴细则或通告

2、购买新能源车的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3、隐性的地方保护主义壁垒

解决办法:

1、出台更加透明的地方补贴政策

2、公告更清晰的政策执行流程

3、加强监管,保障政策的落地执行

问题二:激励政策滞后、吸引力不够

1、缺乏足够的“好处”,消费动力低

2、限购、限行解决不够彻底,纯电动车吸引力不够

解决办法:

1、利益诱导政策:免过路过桥费、免停车费等

2、绿色特权政策:免摇号、不限行、优先通行等

问题三:公共充电设施标准不一、建设缓慢

1、在城市充电站方面,数量尽管在逐渐增加,但是管理不足

2、各地不同企业建设公共的充电站标准不太一致,对消费者使用造成不便

3、高速路充电站方面,此前一直数量较少

解决办法:

1、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统一的充电标准

2、继续加快城市和高速公路上的充电站的建设,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3、加强对充电站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更新发布充电站的信息

问题四:个人充电设施进社区阻力大

1、车主在经过多方沟通下,仍然无法在自己的社区车位上安装充电桩或是充电盒

2、需要充电时可能面临着安全隐患和不便利

3、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力所在的旧商业住宅和地产、社区未能及时地加建安全的充电设备

解决办法:

期望更好的综合执行方案的出台,使房地产、物业公司、社区管理者都成为这个新能源汽车推广链条中的受益方,更好地解决充电难这个问题

问题五:纯电发展面临插电混动的干扰

2、着重发展电动车还是插电式混动车的问题

3、插电式混动因为便利性优势,有可能成为名不副实的新能源车,无法发挥环保效益

解决办法:

1、政策的投入可以更加倾斜于纯电动车的消费,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形成差异化,让新能源车推广与节能减排的诉求统一起来

2、开纯电动车的特权,可以效仿挪威的成功经验

3、补贴政策或可用更先进的实际用电里程进行分级补贴

如今,这些问题正是摆在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前的一座座大山,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新能源汽车才能跑得更快、更远。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