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开发出13项光伏专利的“最美常州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常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4-11-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拥有13项授权专利,其中4项发明专利,1项PCT国际专利申请;成功开发太阳能双玻组件并推向产业化,最先在全球实现晶硅双玻组件批量生产……拥有这一系列惊人业绩的,是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组件技术部高级经理徐建美,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她既非名校毕业,又非科班出身,却凭借不懈的努力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实现着自己的丰美人生。

2005年,徐建美来到天合光能。当时,拥有10年研发工作经验的她,月薪已超过4000元,可天合开出的工资不过1500元。为何“自降身价”?徐建美说:“太阳能是新能源,光伏是新产业,我看好天合光能,它的前途不可限量!”

彼时的天合光能,刚刚涉足光伏产业,只有1个车间、1台机器。徐建美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为了购买一点电池片在人家走廊里苦等几个小时的情形。好容易高价买回原料,却因其他材料质量问题让好几百块成品几乎报废。这让徐建美深切感受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于是,她提出对每件材料进行“DNA检测”的理念,并从零开始,在中国光伏厂商中率先制定出严格的组件原料检测标准。凭借这一基础,她带领团队不断进行材料开发和工艺改进,通过13个项目为公司降本4000多万美元。直至今日,天合光能的质量检测仍是业内公认最全面、最严格的。

双玻组件,是天合光能新产品中的王牌。在美日等国,提起它,光伏行业的巨头无不竖大拇指:“中国天合光能的双玻组件,无论技术创新性,还是产品可靠性,都堪称世界领先。”2013年,天合的双玻组件率先在全球获得UL和TUV的双重权威认证,并以96%以上的高合格率首家实现量产。只有徐建美和她的团队知道,在这巨大的成功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

2012年双玻组件立项之时,已有不少国际大公司研发在前,但都遭遇技术瓶颈,无法量产。常规玻璃的厚度最少也有3.2毫米,而双玻组件用的是2.5毫米的薄玻璃。为解决在这种玻璃上打孔的难题,徐建美跑遍全国,终于说服一家常州供应商一起攻关。几个月时间里,她试了1000多块玻璃,节假日也到供应商的车间里做测试,对方说:“我完全被你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无论多难一定奉陪到底。”

解决了打孔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合格率的徘徊不前。为此,徐建美连续1个月不休息,天天盯在车间做测试,记下每一个数据,不断分析原因、改进技术,先后试了近4000片组件,通过材料、设备、工艺、参数的优化,将产品的合格率从60%提升到95%以上,成功实现了量产。

提起这些成绩,徐建美说:“其实,是天合光能给了我人生成长的最好平台。能与公司一起成长,我是多么幸运。唯有不断努力,创造价值,回报天合。”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专利 光伏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