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金秋十月,喜报频传。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洛斯达公司”)成功中标榆横-潍坊、蒙西-天津南2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和锡盟-江苏、上海庙-山东、山西-江苏3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这5条特高压工程是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洛斯达公司应用全过程信息化电网技术服务于特高压工程建设,为特高压工程提供航空摄影、三维电子化移交、高清卫片等技术服务。
打造电力行业“信息中心”
全过程信息化电网技术简称S-API,是洛斯达公司自主创新形成的电力信息化技术。该技术先后经历了APD(All Process Digital Power Grid Technology)、API(All Process Information Power Grid Technology)和S-API(Smart-API)3个阶段,涵盖电网建设从规划、可研到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为电网建设的全过程提供应用技术平台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全过程信息化电网技术实现了电网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创新了设计、评审和管理的工作模式,把大量的野外工作移入室内的同时,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从宏观到微观、多角度、全方位的现场环境,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和深度,降低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实现集约化设计和管理”,洛斯达公司董事长万明忠介绍道。
目前,洛斯达公司全过程信息化电网技术已成功应用于500千伏及以上各等级输电线路,工程累计约15万公里,工程信息化规模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在积累丰富电网信息资源的同时,洛斯达公司成功实现了打造电力行业“信息中心”的目标。接下来,洛斯达公司将致力于构建“国家级电力云服务中心”,力求打造电力规划咨询核心能力平台,建设“全国—省区”两级贯通平台,为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高端咨询服务。
国家电网公司5条特高压工程评标结果的公示,预示着全过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迎来新的春天。洛斯达公司将应用该技术为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高分辨率、强时效性的航摄影像和卫星影像,以全数字化的工作方式,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GPS技术、遥感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起线路走廊的三维全景优化平台,从而实现对工程设计的集约化、精益化。同时,在施工阶段,以数字地球为载体,采用高清晰航空影像和高精度设备模型,来实现设计、施工、竣工资料的集成,使之服务于施工和投标,促进施工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
全力以赴保障特高压工程建设
5条特高压工程途径内蒙、陕西、山西、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9个省(区),航空摄影区域涉及4个军区,航拍工作线路长度约5000公里,按要求需在年内完成全部工作。工期之紧、任务之重可见一斑。
洛斯达公司总经理范光甫在特高压工程动员大会上说:“公司将以全过程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用信息化的思路、平台化的理念、全过程应用的方式,全力以赴,确保这5条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航摄工作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工期任务,航摄部主管谢宝发放弃了婚假,第一时间登上了万米高度。他说:“当公司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与同事们并肩战斗。”航摄员任正昊,婚后第二天就赶赴机组,继续执行航摄任务,用他的话来说:“莫道青山多障碍,三万英尺也可传情”。
十一长假,举国同庆。洛斯达公司航测部人员放弃假期,内外协作,力抢工期。外业测量人员日夜奔波于崇山峻岭之间。他们苦中作乐,美丽的黄土高坡、奇峰叠翠的晋中大地、广袤的河北平原、花果飘香的鲁国山水……处处都留下了洛斯达人忙碌而坚实的脚步。为确保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外控调绘数据而辛勤奋战。内业工作人员则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千里之外传来的数据绘制成生动、详实、准确的立体场景,构建集约化的三维可视化设计平台,为工程设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洛斯达公司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已取得了骄人成绩,为电网建设尤其是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业界处于领先水平。在未来的道路上,洛斯达人将继续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不断创新,为特高压工程建设贡献力量,书写电力信息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