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从国网前三季度电力交易数据看特高压三大贡献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亮报 发布时间:2014-10-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0月23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2014年前三季度电力市场交易信息报告。报告显示,特高压输电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跨区跨省支援的优势,在消纳清洁能源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贡献一:特高压输电交易电量逐年上升  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作用愈发凸显

2014年前三季度,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156.99亿度,同比增长15.67%。其中,特高压输电交易电量1032.42亿度,同比增长118.71%,占国家电力交易总量的20.02%。

【数 据】

根据近年来公开报道的统计数据,在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中,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交易电量逐年上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特高压工程远距离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作用愈发凸显。

2011年,国家电力市场全年交易电量3998.67亿度。其中,特高压输电交易电量70.6亿度,最大输电电力超过5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输电交易电量57.81亿度。

2012年前三季度,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3841.53亿度。其中,特高压输电交易电量227.50亿度,同比增长118.58%,占国家电力市场交易总量的5.92%。

2013年前三季度,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4188.25亿度。其中,特高压输电交易电量为472.07亿度,同比增长107.5%,占国家电力市场交易总量的11.27%。

贡献二:特高压跨区送电量加大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前三季度,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跨区跨省交易电量共完成5524.51亿度,同比增长12.89%。通过跨区交易,累计向“三华”地区输送电量3017亿度,减少“三华”地区标准煤燃烧10256万吨,减少当地二氧化碳排放26667万吨。国家电网公司通过跨区交易分别向北京、上海输送电量294亿度、299亿度,减少当地标准煤燃烧999万吨、1015万吨,减少当地二氧化碳排放2597万吨、2639万吨。

前三季度,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完成发电权交易电量623.85亿度,节约标准煤484.68万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8.49万吨、1263.15万吨。

为进一步落实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机制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发挥特高压电网优势,加大跨区跨省支援力度。

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针对电力供需形势变化,统筹兼顾重庆等地用电需要,灵活组织四川水电及西北风电送华北短期交易,最大电力100万千瓦;发挥山西电源基地优势,短期支援京津唐最大电力315万千瓦、支援河北183万千瓦;利用区域内负荷特性差异,组织京津唐和山东错峰50万千瓦,京津唐与河北互济短期交易最大电力230万千瓦,有力保障了各地的电力可靠供应。

贡献三:发挥特高压电网优势,加强对清洁能源的支撑

1、消纳四川富余水电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随着向家坝、溪洛渡、锦屏等大型水电基地机组陆续投产,四川地区水电装机大幅增加,使汛期水电富余现象加重。此外,今年西南地区汛期时间较长,水电持续大发,进一步加剧了水电消纳和外送压力。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为充分消纳利用清洁水电,国家电网公司发挥特高压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力优势,安排复奉、锦苏、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工程长时间满功率运行,向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大规模输送四川清洁水电。

今年汛期,三大特高压直流工程保持合计2160万千瓦的满功率送电超过1267小时,承载了超过80%的四川水电外送任务,约占华东区外受电的三分之二,输送电量达到599.5亿度。

2、风电跨区消纳,填补迎峰度夏用电缺口

国家电网公司统筹兼顾相关地区用电需求和风电外送诉求,创新风电大范围消纳方式。首次将新疆风电通过±800千伏天中特高压直流、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远距离输送至华北电网,最大电力60万千瓦,有力支援京津唐电网迎峰度夏。国家电网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组织西北送华中年度合同部分风电电量进行合同转让,通过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转送华北,最大电力40万千瓦,有效减少河北南网用电缺口。

【延伸阅读】

截至10月8日18时,世界首个同塔双回交流特高压线路工程——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安全运行超过1周年,输送电量超过200亿度,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和缓解华东地区供电紧张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享到:

关键字:特高压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