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们目前究竟要发展什么类型的电动汽车?”10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王青在浙江长兴举办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如此发问。如果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王青看来,目前由于电池技术掣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因此应当发展一些具有潜力和示范效应的产品,以新能源客车和低速电动车为主,这两种产品更有市场优势。
业内曾有人预测,如果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传统汽车的10%,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现在1%都不到。根据这一现实情况,王青认为,政策的发力点要有所转变。他建议放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另外在补贴政策上,不要限制技术路线,让市场起决定作用。
■扫除障碍对症下药
今年以来,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发布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使得销量逐月攀升。据记者了解,上个月国内销量接近1万辆,如果加上进口,总销量达1.4万辆,201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年增长率都是100%以上,预计今后3~5年内仍将保持100%的增长速度。
对于如此之快的增长态势,王青认为,其与政策同步的优化密不可分,特别是减免购置税的政策出台实施。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增速可观,但距离2015年目标仍然有相当距离。那么,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下,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出台政策或者是明确政策定位之前,政府首先要知道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有关部门要对症下药,据我观察,目前存在的三大障碍分别是技术的障碍、市场的障碍和政策的障碍。”王青说。
从技术障碍来看,尽管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的速度很快,但与消费者的要求和具体指标还有一定差距。在市场方面存在的障碍目前主要有这几点:缺乏充电设施,开车的人在等充电桩,这个状态依然存在;整车的价格较高,尽管有补贴,但仍比相应传统车贵很多;另外就是供选不足,消费者可选的车型有限。
从政策的发力点来看,首先就是放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是要构建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目前准入的政策很难让社会资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发展的空间。
■门槛放开低速先行
“我们希望国家的政策再放开一点,把针对私人消费市场的低速电动车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低速电动车有可能是一个过渡,但可以带动整个技术进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在会上如是说。据初步测算,以满足农村和小城镇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低速电动车产品的市场需求大约为1亿至1.5亿辆。
在刘刚看来,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在山东地区已经形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破口。但问题出现了,这种车是没有公告的,不能上牌销售,这就导致了政策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低速电动车若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政策创新,门槛放开。
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会上也对低速电动车给予认可。他认为,低速电动车是符合中国绝大多数百姓需求的出行工具,而采用铅酸电池,也是环境友好的产品,并无污染问题。他主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