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0排放,0污染,极低出行成本,政府补贴,免费车牌……这些都是足以让燃油车眼红到爆的新能源车福利。但即便是有如此多的政策支持,到路上能看到的新能源车也是寥寥无几。如今在特斯拉Model S 的强势“入侵”之下,国内的电动车行业几乎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相应新能源扶持政策而大批新建的公共充电桩。以上海为例,在地图中输入充电桩,能查到上海市全市充电桩的详细分布,主要集中在嘉定、青浦、闵行、徐汇及金山等远离市中心的区域。
上海新能源指标即将告罄
据了解,截止到2013年底,上海市建成运行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4座、充电桩2020个,覆盖营业网点、办公基地、政府机关、居民小区、公共停车场等区域。其中私人安装充电桩占58%,单位安装充电桩占32%,公共区域(主要在郊区)安装充电桩占10%。重点在安亭国际汽车城、上汽集团安研路基地、闵行交大等核心区域分别配套建设充电桩770个、118个、70个。
然而新能源车的一线销售人员介绍说:“今年上海的新能源车牌免费额度有2万张,除去公家的7000张,目前1.3万张已经上了8000多张。不知道这部分额度用完之后还会不会有免费新能源牌。”
如此看来,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似乎还有些跟不上,新能源车的销售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公共充电设备九成闲置
早在2009年8月份,国家电网便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该电站建造历时3年,总投资508万元。编辑走访了位于漕溪路的这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大门只开了半扇,如果不是门口有“漕溪能源转换综合展示基地”字样,更像是某个未完工的建筑工地。编辑被告知,这里并不对外开放。门外路边的充电桩,也已经很久没有被使用,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灰土。
“没看见,从来没有车来充过电。”充电桩对面就是人流巨大的宜家家居,如果有电动车停下来充电,这位负责卸货的工作人员很有可能是第一个目击者。
上海高度重视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并申报了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计划到2015年推广应用10000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与之配套的,将是在全市范围内建设6000多个充电桩。在中心城区,每5平方公里将有一个公共充电点,郊区每10平方公里一个公共充电点。
但与之相对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世博园区内运营的纯电动大巴,如今却由于过高的运维费用,只能静悄悄地停在世博园公交换电站内。
另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上海地区的充电桩使用比例仅为6.76%,闲置率达到9成以上。
车主倾向于自己解决充电问题
编辑从包括荣威550、比亚迪秦等新能源车型在内的车主论坛中发现,大部分比亚迪秦的车主都选择自己解决充电问题。比亚迪的工作人员会上门安装专用的充电转换器,只需从家庭用电中分出一根220V 16A的空调线路,就能解决日常的充电问题。而荣威550plug-in也享受1万元的充电桩安装补贴,由专人上门安装固定充电桩,“只要线路不是特别长,不会需要车主支付额外的费用。”荣威4S店的销售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在上海购买新能源车,除了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及上海市及厂商补贴共计6.5万元之外,凡是浦东新区户口在浦东新区内的4S店购买新能源车,还能享受额外的2万元补贴,同时赠送新能源专用沪牌,免购置税。这样算下来,的确能够节约不少。
在位于闵行区红松东路上的一家车行内,车间的一角安装了两个壁挂式特斯拉充电桩,据介绍,这是店主自费购买,由特斯拉公司专人安装的,现在是免费提供给车主使用,经常会有附近的特斯拉前来充电。像这样“寄生”在车行的特斯拉充电桩,在上海还有20多处,所以半年前我们担心的特斯拉充电问题,看来已经得到解决。
编辑观点:如今人们对新能源车的接纳程度正在逐渐开放,在允许民间资本投入充电桩建设之后,充电桩生产企业也越来越多,各自标榜新技术、可靠性和酷炫的造型,不过这些似乎与真正的新能源车主关系并不大,因为大家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着充电的问题。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电瓶车刚刚兴起的日子,阳台上,草丛里,马路旁,五颜六色的电线肆意生长。如今的新能源车和充电产业之间,远没有建立起汽车与加油站那样的依存关系。车企觉得自己已经跑在了很前头,想回头找充电桩,却发现对方在另一条叫“概念股”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