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9月1日是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第一天。业内人士分析,受该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在9月的订单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据多家媒体的公开报道,这一市场的消费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激活,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配套服务尚未完善。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了解到目前对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电网的相关研究已取得进展。在整个配套服务体系中,电网已经先行。
【市场现状】 政策持续加码 消费需求不足
从发放消费补贴到取消购置税,从摇号限号新政到路桥费减免,近年来,中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今年7月中旬,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所增长。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91辆,同比增长近11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447辆,同比增长近8倍。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1137辆,同比增长328%。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从增速看成绩喜人,但是从绝对值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尚未达到1%。目前,在我国,各地政府及其背后的公交和出租汽车公司是购置新能源汽车的绝对主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难以摆脱以私家轿车为代表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消费瓶颈制约的难题。
【市场调查】 消费者关注整体配套服务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电池续航能力的不足和充换电设施不够完善,但其实,光靠技术进步解决上述问题也许还不够。
近日,在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指出,消费者真正的焦虑并不在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而是对电动汽车售后服务的担忧。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透露,以2012年为例,有34.84%的中国消费者将售后服务作为购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执行研究员白玫分析说,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认识过程,因此对售后的考虑会更多。而所谓的“售后”,既包括售后服务是否到位、是否及时,还包括售后服务价格是否合理。毕竟,汽车的经济性是由初始购置成本和后续的使用维护费用构成的。
有已经“尝鲜”的消费者直接地对媒体记者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售后的不满和担心。“虽然国家可能再度出台针对充电桩产业的扶持政策,但我在充电桩安装方面并没有发现太多障碍。我现在只是在购买车险方面很是纠结。”他表示,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电动车专属险,保险种类与传统汽油车完全一样,但是电动车的运行和技术条件与传统汽油车并不相同,这不免让人担忧后续赔付问题。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业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例如还存在电池规格不统一、充换电设等设施配套不完备、零配件未形成规模生产、售后服务网络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服务体系和经验教训,建立一套可持续、健康的服务体系。”白玫表示。
郑刚也认为,新能源汽车若想快速发展,必须从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上做出根本改变。他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制造业更是服务业,车企应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并营造便捷的使用环境,以消除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顾虑。
【技术支持】 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电网 相关研究取得进展
构建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是大规模推广应用电动汽车的基础和前提。要推动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消费市场,必须在建设配套充换电服务网络时,协调好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互相影响。
目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正在承担国家电网公司基础前瞻性项目“电动汽车群体随机行为特性及其对电网稳态特性影响研究”,该项目系统地开展针对电动汽车广泛随机接入电网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中国电科院得出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分为电能质量影响、供电能力影响和峰谷差影响。中国电科院用电与能效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斌向《亮报》记者详细解释了这些影响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一是电能质量影响。李斌告诉《亮报》记者,电动汽车充电离不开充电机,一般采用三相桥式整流或12脉波整流,其运行时势必会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机或充电站工作时的谐波对电能质量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如果接入电网点越接近配电网线路末端,并网点及线路其他节点的电压将增大,也将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经测算,交流慢充对配电网的影响较小,直流快充对局部配电网的影响较大,有可能造成电网局部过负荷、线路拥塞等问题;10千伏母线的谐波能满足国标规定,0.4千伏母线的谐波则不能满足国标规定,需加装有源滤波装置。
第二是供电能力影响。在没有接入电动汽车以前,每个生活小区的用电负荷变化平稳,当接入电动汽车,无论是大规模接入还是小范围接入,都会对原有的配电网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对于负荷高峰的影响。当小区内电动汽车有更高的渗透率时,即有更多电动汽车接入小区电网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充电站,将会使设置有充电站的节点上的峰值过高,严重时可能超过变压器的容量,给电网带来巨大危害,所以应根据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合理地建设充电站。
第三是峰谷差影响。大规模电动汽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序充电行为会出现电力负荷“峰上加峰”的现象,加大电网峰谷差。峰谷电价对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电费有一定影响,对引导用户有序充电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序充电可有效减小电网峰谷差。在电网运营模式下,国家电网公司可以对全网的充电站、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进行集中优化控制,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优化充电状态,减轻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充电对电网的影响。
李斌对《亮报》记者表示,随着充电设施的加紧建设,必须加快发展和应用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实现规模化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和有序放电;另外,要应用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和互动技术,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特性,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即通过双向信息交互实现能量双向、实时、可控地在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流动。“只有协调好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互相影响,才能让电动汽车用户、电网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获得共赢。”李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