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南京金龙:打造商用车领域的特斯拉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4-11-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0月31日,沉寂十年之后,黄宏生这位曾带领创维集团在家电业开创神话的企业家再次走到前台,出现在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金龙”)新能源汽车在北京的媒体恳谈会上。二次创业,黄宏生把赌注放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欲在这个领域完成自己内心十分渴望的、在冒险中体会快乐的企业家生活,打造中国商用车领域的特斯拉。

■选择新能源汽车冒险而快乐的二次创业

谈到为何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二次创业,黄宏生坦言,企业家的内在渴望支持他在新的领域勇于开拓,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吸引他在这个领域倾注身家性命。“企业家分三种:第一类是赚了钱之后为子女教育而移民,过着好山好水但好寂寞的生活; 第二类是创业成功后,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代,自己转而开始去享受人生; 第三类是以工作为快乐的生活模式,我就是这种有工作才有快乐的人。就像王石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追求事业的新版图是我冒险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因工作而快乐的企业家,黄宏生之所以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冒险之旅,也是因为看到这个产业值得冒险的发展前景。

谈到如何与新能源汽车结缘,黄宏生告诉记者:“大约2009年的时候来北京,发现这里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像雾霾这种天气侵袭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那个时候就意识到节油减排、治理污染是国家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而面对环境污染和石油短缺,新能源汽车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产业。与此同时,黄宏生从手机的广泛应用促进电池技术的发展中,敏锐地捕捉到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机遇。“电池技术的进步为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提供了可能,而企业家发展的机会其实就是找到国家和人们最需要和最迫切解决的难题,有承担地投入和努力,在这个高度下才有可能使企业有新的发展和突破。”正是看到了国家的需要和创业的机遇,黄宏生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此生的另一个追求。

2011年,由黄宏生发起的创源投资集团(暨创维集团控股公司)采用混合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成为南京金龙最大股东。经过4年的艰苦打拼,黄宏生任董事长的南京金龙终于初尝丰收的甜美,2014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客车产量统计显示,1~9月,我国纯电动客车产销量南京金龙跃居全行业第二。

■欲打造中国商用车领域的特斯拉

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开始,黄宏生明白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南京金龙,我80%的精力都用在了人才管理上,广纳贤才的同时从高校入手自己培养。”4年来,南京金龙已经形成一支在商用车领域颇具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这些专业人才帮助南京金龙在商用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今年4月,南京金龙开沃纯电动商务车D11正式上市,并很快获得市场认可收获订单。D11采用了600N·m直驱电机,功率密度比超过2,电机功率达100kW,匹配容量大、寿命长的磷酸铁锂电池,以及来自美国伟世通的整车控制器,续驶里程最高可达300公里。“良好的动力性能背后是该车用电带来的低使用成本,据我们测算,仅油电差价这一项,开沃纯电动商务车D11每年就可为用户节省8.8万元,可以再买一辆新车了。”黄宏生对纯电动商用车为客户带来的看得见的利益引以为傲。

目前,南京金龙已形成4米至12米的全系列产品平台,覆盖公路客运、旅游、公交、团体、专用客车、轻型车等各个细分市场。已有2000余辆新能源客车在全国30多个城市示范运营和批量使用,先后服务过青奥会、亚青会、APEC 会议等重大活动。“我的目标是把南京金龙发展到年产2万辆客车、20万辆轻客的规模,成为中国商用车领域的特斯拉。”谈到南京金龙未来的发展,黄宏生满怀信心,“背靠中国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创维用20年的时间赶超了索尼,相信南京金龙十年后也可以成长为一个千亿级产能的企业。”

■创新商用车营销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销售不同于传统车,对基础设施的依赖,要求企业必须采用新的营销手段。特斯拉用直营的模式在乘用车领域获得了成功,欲与其比肩的南京金龙也在商用车领域开拓着新的营销模式。“目前,我们的产品营销重点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些新能源汽车有一定市场应用基础的市场,利用与当地有实力的经销商强强联手的模式构建新的销售网络。同时,我们也欢迎有实力、敢于创新的企业能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与我们一起开拓新的营销模式。”黄宏生介绍,南京金龙已经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地铺设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包括租赁公司、核心零部件公司、汽车经销商,大家共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新营销。

分享到:

关键字:南京金龙 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