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占青海省97%总面积的藏区有6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藏族聚集区面积的45.2%,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全国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这里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以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推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和谐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2014年,为了让藏区的2.27万户、8.34万名农牧民早日用上电,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建设者们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攻坚战。
争分夺秒 只为牧民新期盼
距离同德县城80千米的老虎村,地形如虎,山势峻峭,山体最高坡度近60度。在这个离天最近、空气最少的地方,土生土长的牧民普华杰不敢想象,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高原施工,难度有多大。
“我们原先住的是帐篷,天黑就睡觉。烧的是牛粪,点的是酥油灯,吃水靠人背牦牛驮。现在政府给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新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可让我们最期盼的是电。电来了,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住在60平方米封闭式的保暖住房里,牧民普华杰的脸上,满是喜悦和期望。
“6月份有人来勘察线路,说是要通电,我和村子里的牧民都觉得不可能。到了8月份施工队进来,大家才相信了。”年近40岁的普华杰回忆说,小时候,他总看见妈妈在昏暗的酥油灯下忙碌。妈妈的眼睛被油灯熏得布满血丝。长大了,家里用上了太阳能,可每天只能照明两三个小时。如今,电线杆拉到了家门口,牧民们日思夜想盼光明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2014年,国网青海电力安排投资10.22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18座、10千伏线路1133公里、配变313台、低压线路1266公里。建设要求当年全部建成并投产,解决无电户1.3万户,无电人口4.42万人,实现2014年基本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的目标。
深秋的老虎村施工点,一日四季是常态,恶劣的天气就像从潘多拉盒子里放出的一道道魔咒,常常阴晴不定,雨雪无常。海拔4100多米的山脊上,运杆作业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刚刚还晴着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继而又飘起了雪花,失去阳光照射的草原,气温陡降至零下10多度。冷风如锥,直刺骨髓。不到10分钟,大地就被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的毯子。
“一二三,使劲拉!” 铿锵有力的号子声在老虎村上空回响。湿滑泥泞的山路上,12名施工队员吃力地扛着重达1.8吨的电杆,把它运送到500米外的山坡下。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施工点,只能靠施工队员用绳子固定好,再用手拉肩扛的方法把电杆运到立杆的地方。队员们的嘴唇因为缺氧变得青紫,他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稀薄的氧气。汗珠从涨红了的脸颊上滑落,打湿了衣襟。越积越厚的泥巴黏在鞋底,让前行的脚步变得愈加沉重。500米泥泞的山路,队员们扛着电杆走了近半个小时。
手拉肩扛 架起光明的彩虹
青海部分藏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大部分通电工程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施工,线路穿越高山大岭和高寒缺氧区,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年有效施工期也只有短短5个月,且受到投资大、用电量小等诸多因素限制,按期完成无电建设任务面临巨大困难。
国网青海电力营销部负责人表示,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快藏区电网建设步伐,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水平,国网青海电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努力争取资金,最大限度延伸电网覆盖区域,为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和保障。在青海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点多面广、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在征地、施工和运输等前期及建设过程中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为工程早开工、早投产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为了把沉重的电线杆、配电变压器等工程建设物资运上高山峻岭,同时保护脆弱的植被,施工队伍逢山不开道、遇水不架桥,硬是用队员们坚实的肩膀和有力的双手架起了一条条传送光明的线路。
“工程开工后,施工人员就没有离开过工地,没洗过澡也没换过衣服。可这还不是最苦的,我们这个施工点距离县城最远,物资进出非常不方便,施工人员的居住和饮食条件都极其艰苦,没有蔬菜时,队员们就只能靠采食野蘑菇补充营养。”贵南县尼玛龙村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施工队长张维成的脸冻得通红,说话时不时地跺着脚驱寒。
10月的青藏高原,昼夜温差高达20多摄氏度。虽然单薄的帐篷难以抵挡高原的严寒,半夜时总被冻得瑟瑟发抖;虽然缺氧时刻威胁着施工队员们的生命,减缓了施工作业的速度,可为了抢进度、抓安全、控质量,施工队伍都是天一亮就开工,干到天黑才收工。因为昼短夜长,有效施工时间满打满算也就7个多小时。吃饭都是送到施工现场,吃完就干活,基本上不休息。
藏族牧民扎西是个细心人,他格外关心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上贡麻乡通电工程的施工进度,每当家对面的山脊上立起了一基电线杆,他都会在大门旁的土墙上用石头清晰地画一道。如今,这个记录着艰难通电历程的进度表上,已经留下了92个排列齐整的印记。这表明,目前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2%。
建设中,国网青海电力严格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公司关于加快偏远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青海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积极改善牧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9月24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677户、2754人口农牧民无电地区农牧民用上了清洁、环保的电能,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目前,青海省157项10千伏及以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已完成97%的工程量,于10月底全部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