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冯兴亚:加快新能源示范运行 打破区域壁垒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网易汽车 发布时间:2014-10-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为加强中国与全球汽车产业的交流与合作,2014全球汽车论坛将于10月16至17日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远见”为主题,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及政策环境下,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提高汽车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全球产业格局的影响。

本次论坛上,广汽集团常务副总冯兴亚表示,在新能源的动力总成方面,广汽已经自主建成可适用于多种新能源动力发展的四驱混合动力总成架构,可以延伸出混合动力、插电、增程、纯电车型。目前广汽已经有三款新能源汽车投入到了示范运行。

广汽集团常务副总冯兴亚

以下为发言实录: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推动智能化和电动化相结合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未来汽车发展的挑战与趋势;第二部分是广汽相关探索与实践。第三是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一是关于未来汽车发展的挑战与趋势。

随着汽车行业开始发展,我国已经快速地步入了汽车社会,能源、交通、环境的各种问题日益严峻,据统计,2012年,全国汽车所需要的燃油消耗占我国汽车产量的87%,柴油产量的51%,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堵车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业还将以比较高的速度快速增长,能源、交通与环境的问题将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改善汽车的节能减排,减少汽车对石油的依赖。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也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与汽车行业的相互渗透越来越深,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跨界的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汽车行业应用得越来越广。除此之外,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以及安全事故也造成了较大的直接与间接损失,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有10万人,必须有效改善交通的安全性,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果。

因此我认为,节能减排,智能化和电动化相结合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二是关于广汽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围绕电动车,智能化和传统节能技术,广汽开展了大量技术研究工作,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能源的动力总成方面,广汽已经自主建成可适用于多种新能源动力发展的四驱混合动力总成架构,可以延伸出混合动力、插电、增程、纯电车型。目前广汽已经有三款新能源汽车投入到了示范运行。

未来广汽还将推出纯电动车投放市场,在三电技术方面,广汽自主开发的“核心三电”零部件已经用在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车辆上,车载计算机的控制平台方面,广汽也搭载了自主研发的XCU车载电子;在智能化方面,广汽建立了首批智能车联网,实现了车网、手机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该系统还可以满足从A00到C级不同级别车型的配置要求,凭借远程控制、远程监控等功能的领先优势,配置广汽传祺智慧版,在2013年广州车展上荣获了最领先科技奖。此外广汽还搭建了跨平台的电子电气技术,并在量产车型上应用。

在小型发动机方面,广汽今年来实施了发动机的小型化战略,采用增压、直喷、可变升程等技术提升了功率和扭矩,在增加动力性的同时降低了燃油消耗量,目前广汽正在推建的平台开发,可以满足从A0到C级车型的需要,首款车型也即将批量生产。

另外,广汽还正在建立一个集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电网交互与电动车充电于一体的能源管理网络,以此寻求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新的问题。

与此同时,广汽下一步还将在自动驾驶技术,下一代车联网应用技术、车网充放电技术等相关领域展开研究工作,以做好相关技术储备。

第三是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建议

为了能解决交通和环境、安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在节能、减排、智能化和电动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需要发挥企业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为此建议就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强化:

首先,要加快新能源的示范运行,特别是要打破地区之间的封闭市场,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第二,要创新商业模式,充分调动会发挥市场作用,以市场促进发展;

第三,希望政府能加快推动新能源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充电桩的建设,总体规划和利用。

第四,要加强行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技术联盟。

广汽集团的新能源事业虽然起步不久,但已经成为企业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还将加大投入,加速发展,我们广汽集团希望和各位同仁一起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