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苏州新能源汽车推广 免税+补贴 新能源汽车会大卖吗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苏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4-08-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9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苏州也是第二批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来自我市国税部门的调研情况显示,在车购税优惠推出前,我市不少汽车4S店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仅为个位数,伴随着此次免税优惠的推出,一辆售价18.98到20.98万的比亚迪·秦,可减免车辆购置税1.6到1.8万左右,但充电桩不足、车价整体偏贵等现实问题让不少4S店对免税政策的推动效应持观望态度。

 

利好

 

车购税减免额度:每辆车可减免1.5万元到4.7万元。

 

可享受三级补贴:省、市将按照国家层面对购车者补贴标准的40%、60%分别配套补贴。

 

瓶颈

 

马力不足,仅靠电动,车辆行驶的里程不超20公里。

 

充电桩不足导致“充电难”、续航能力弱是最大瓶颈。

 

纳入免税新能源汽车

 

销售可能增长

 

近年来,伴随着车辆销售的不断增长,每年车购税的征收也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11年,苏州全市征税车辆近27.9万辆,征税额为39.74亿元。到2013年,全市征税车辆超过了34万辆,征税额达到了49.09亿元,增长了近10亿元。

 

“按照目前的政策口径,我们对近10款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额度进行测算后发现,每辆车可减免1.5万元到4.7万元。”吴中区国税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4S店看来,部分纳入免税范围的新能源车应该会出现一定的销售增长。像市才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今年5月份引进的比亚迪·秦车型,是比亚迪公司自主研发的DM二代,即可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间进行切换的高性能三厢轿车,纳入了本次免征车购税范围。按照比亚迪·秦售价18.98万到20.98万计算,可减免车购税1.6万到1.8万左右,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有所降低。目前该车型已接受预定,订单增长也较快,并且消费者普遍要求在9月1号以后提车。不过,由于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难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如雷克萨斯CT200h等几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属油电混合动力,不在本次免征范围内,不少4S店也因此担心可能会对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税收减免效果

 

仍有待检验

 

此次调研中,吴中、常熟等国税部门发现,不少受访4S店表示,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销售的问题还不少。首先,技术不够成熟。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气汽车三种,其中以混合动力为主。如丰田集团旗下的一款在售混合动力车ct200h,该车排量1.8L的马力仅为99,而普通车1.6L 排量的马力就可达到110。此外,仅依靠电动时,车辆可行驶的里程数不超过20公里,性能差异明显。其次,充电桩不足导致“充电难”、续航能力弱是最大瓶颈。以比亚迪·秦为例,专业充电站快速充电10分钟可充满50%,但普通家用电源慢充需要7小时以上,目前大多数住宅小区地下车库都没有安装插座,计算电费也是难题。此外,新能源汽车车价也整体偏贵。以雷克萨斯CT200h车型为例,车价相对于燃油车要贵10%。常熟奥迪德臣4S 店销售负责人则表示,同样配置下的新能源汽车售价要比普通汽车贵50%,今后更换电池等的费用也比较高。

 

“税收减免效果还有待检验。”国税部门表示,税收减免额度可能还不足以抵消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技术以及后续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顾虑,4S店也因此对于此次车购税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持观望态度。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尚未到位。根据《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省市将按照国家层面对购车者补贴标准按照40%、60%分别配套补贴,消费者在购车时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仍以比亚迪·秦车型为例,目前深圳比亚迪总部给市才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文件显示国家补贴3.33万元、省级补贴1.5万元,如果加上市级补贴,消费者还能享受到更多优惠。

 

【政策背景】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不久,国家五部委又联合发布 《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明确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