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云南省风电环评为鸟类预留生存通道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4-08-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云南省拥有巨大的风电发展潜力,但同时,云南省又处于中亚、东亚和澳大利亚候鸟的迁徙通道上。每年春秋季节均有大量的鸟类途经云南省,尤其是每年秋季,云南省的很多地方都有大量的夜间迁徙候鸟经过。由于风电机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夜间迁徙鸟类途中撞到风电机和输电线的可能性很大。

发展风电和鸟类生存是否一定会发生冲突呢?云南省通过开展风电开发对鸟类的影响研究,实施风电规划环评,加强风电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等途径,加强鸟类资源保护,推进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风电 鸟类生存遭威胁

探索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据了解,风电场的建设主要会从3个方面对鸟类产生影响:一是鸟类容易与风电机或风电场内电线撞击、或被高压电线电击造成伤亡;二是栖息地被占用后造成的栖息地丧失或质量下降;三是风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干扰、视觉干扰造成的障碍物效应。

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杨永宏介绍说,2006年11月,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审查全省第一个风电场——大理大风坝电站建设项目环评报告时,就发现了项目对鸟类特别是迁徙鸟类的潜在风险。

然而,面对发现的问题,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却找不到现成的解决方案。

当时,国外对于研究小区域范围的风电场开发对鸟类的影响有着相对成熟的方案。但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晚,尽管环保和风电行业的科研人员也较早认识到风电场对鸟类的负面影响,但因多种条件限制,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在山地区域。

尽管没有更多国内经验可借鉴,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探讨解决方案,提出了减少风机布设、留出鸟类迁徙通道的要求。大风坝风电场建设单位落实这一要求,取消了原拟布在瓦房哨垭口的风机,留出530米供鸟类迁徙的通道。

把好大风坝电站建设项目环评关,使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探索有效减少风电场建设对鸟类影响这一重大课题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开展专题研究 提出应对策略

为保护鸟类提供科技支撑

据了解,云南省风电开发涉及的鸟类敏感区主要包括候鸟迁徙通道、湿地鸟类栖息地、猛禽及雉类的活动场所等。

杨永宏说,为给风电场鸟类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加快推进风电场建设项目环评相关基础性研究尤为重要。

自2006年开始,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与科研院所相关专家携手合作,专题开展了“云南省风电开发对鸟类的影响”项目研究。

项目专家组运用各种手段,全面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深入实地考察敏感风电场,剖析典型案例,重点研究了开发规划中的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鸟类保护措施及建议两大内容。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项目研究取得明显成果。

杨永宏说,项目组从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4个阶段,提出了风电开发中的鸟类保护措施和建议,特别对环境敏感的规划风电场提出了相关环保要求。

项目组还重点提出了3点建议:凡是影响等级“高”和“中”的风电场,在运行期应委托专业鸟类研究单位进行候鸟迁徙高峰期的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风电机的机位进行相应的调整,或取消对候鸟迁徙有严重影响的机组;开展鸟类迁徙研究方法及云南省鸟群大小、迁徙时段等情况的系统研究;尽快开展云南省风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云南省环保厅和云南省能源局的充分肯定,并且在风电场建设项目环评评估实践中得到较好运用。

2009年2月,云南省能源局委托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将《云南省风电开发对鸟类的影响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整理、归纳和总结,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海拔内陆风电场规划和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分享到:

关键字:云南省 风电环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