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客车技术领先者的创新法则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4-09-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如何加速转型以研发更好的技术?如何在交通的变局中,帮助用户逆转,创造新的价值?如何在交通出行的概念发生质的变化中,让乘客出行的体验转化成用户的价值?如何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中,让客车更逼近零事故、零污染、低能耗的终极目标?……”客车行业许多企业都正在思考这些问题。“汽车在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多世纪的便捷后,其带来的能源紧张、大气污染、交通拥堵、安全事故等问题而备受社会关注。不仅世界各国政府在采取不同措施,客车行业也有责任对此进行转型和升级。”宇通技术研究院院长汤望对笔者表示,提高客车的安全、环保、节能是业内刻不容缓的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客车行业而言“技术创新”的意味尤其深长。

正如汤望所言,汽车社会所产生的矛盾,使客车工业的明天将基于一个不同的模式。它表彰创新,它将满足新的经济现状并关注用户的需求。

宇通一直是客车行业的领跑者,它之所以长期领跑行业,就在于其坚持“前瞻性(proactive)、系统性(Systemic)、客户价值(customer-oriented)”的“PSC(取每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创新法则”。宇通认为,真正能使企业成功地区别于竞争对手、卓然出众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深入洞察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并将用户的需求和渴望转化为创新成果。

那么,在新形势下,宇通将怎样持续其“PSC创新法则”顺应时代的变迁?

■创新法则之一:前瞻性

在宇通,技术研究院承担着客车领先性技术的研发工作。汤望告诉笔者,作为未来交通可持续发展倡导者的宇通,就必须要站在这个位置去预见行业3到5年要面临的问题,并着手解决,才能保证宇通在技术领先上走得更远。

汤望桌上,有一本数百页的宇通客车3年技术路线规划,这一文本包含了宇通对客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理解。

汤望说,前瞻性首先体现在深入洞察客户的需求,根据宏观环境、市场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分析与判断,在客户的潜在需求处于萌芽阶段去深入洞察客户的本质需求。其次,前瞻性体现在对人、社会、环境等社会发展基本要素的和谐、持续、共生的理解上,发现呈现或未被激发出的需求。除此之外,前瞻性还体现在着眼于全球科技进步,不局限于客车行业或汽车工业领域。我们一般都要看3到5年,然后往回推算,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用什么样的技术去支持和帮助客户解决这些问题。

汤望表示:“以宇通新近推向市场的紧急制动系统(AEBS)为例,这项技术的发展之路就是我们不断认识目前和未来行业挑战的过程。”“我们所做的就是:收集和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和评估不确定因素,列出目前和未来的经营环境,拟出一套明确的指导方针,从而能够帮助我们将力量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

AEBS是一个自主自动的道路车辆安全系统,能够自动辨别紧急情况,提示驾驶员刹车或者转向,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驾驶员未采取任何措施,系统将自动激活车辆制动系统,避免事故或尽量降低事故影响。研究指出,若所有汽车都备有这个系统,交通意外率将减少27%。2013年11月起,欧盟已要求其27个成员国的重型商用车上强制安装AEBS。而宇通早在3年前就开始了这项技术的研发。

宇通技术研究院的技术视野是面向全球的,技术人员浏览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文献、全球专利数据库如同家常便饭。他们游走在技术和市场的边缘地带,在全球寻找技术创新的灵感,并将这些技术灵感定期汇集成册,为研发人员打开视野,提供技术创新的思路启发。汤望告诉笔者:“汽车业正站在一个新技术时代的门口,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都有可能引发客车的质变。没有听说过的技术也许是打开创新的一个窗口”。

其实,如何去确定技术路线图,并保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宇通的做法除了预见未来的发展问题,还深入地参与相关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工作,比如说,客车安全的技术标准、噪声指标等等,甚至是参与立法,从而去影响并创造对未来行业的要求。“因为有这些参与,我们要提前开展对行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准备工作,也就能更敏感地了解行业3到5年后的发展趋势,而这些都会纳入我们技术路线图的开发中去。”汤望说。

■创新法则之二:系统性

在宇通,技术研发遵循系统性原则。其要求把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协调系统中各分系统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完整、平衡。因此,在决策时,将各个小系统的特性放到大系统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系统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小系统的目标。

技术研究院在技术研发时,设置两个维度的坐标;横向上是客车的技术属性地图,纵向上是全产业链的组织和整合。

研究院技术管理主管张磊告诉笔者:我们根据客户的价值需求,将安全、操稳、动力、平顺、人机工程还有操控便利性和维修方便性等等对客车性能有贡献的特质分成产品的22个属性。每个属性都有一个研究地图。然而,在技术实现形式上,并不仅仅依赖于某一项技术,而是要系统性地考虑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多项技术,同时还要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影响,从而形成最佳的技术实现方案,即系统的技术属性地图。

比如宇通要开发一款9米的公路客车,技术路线图会告诉需求在哪里。此款客车设置的目标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比现有产品有更好的节油性,必须能降低与磨损有关的维修成本; 在各种路况下都要有充足的动力等等。

得出上述这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因为宇通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和道路客运形势的变化。由于客运企业在安全、成本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日益剧增,同时受高铁逐渐成网的影响,国内需求萎缩,公路客运业处于低谷,客户考虑的重点是如何节省开支。

实际上,属性地图就是研究技术如何跟产品结合的工具。比如节能技术的研究地图,图上会有许多节能技术的实现方法和节油多少的指标。据此,要使产品达到客户怎样的价值?用哪几项技术能达到目标,一看地图就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宇通致力于融合前沿技术,整合产业资源,提升车辆运营每个环节的效能,协同产业链各方进步力量,来实现客车产业的技术升级。

这一思想也应用在了技术研发上,宇通通过对全产业链的整合,从上游对供应链的合作与牵引、对研发、生产、制造高效组织,对配套系统的有机整合,以及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来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宇通计划推出的纯电动E7产品,就再现了全产业链的组织和整合。在收集和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和评估不确定因素下,宇通研发人员提出了E7产品的技术参数,及性能满足条件。

基于新技术信息和全球供应链深入的了解,对于任何一个价值链环节,知道哪些企业做得最好,包括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或者拥有特殊的技术工艺等等。比如,在电池制造商选择上,宇通就选择与为苹果、宝马提供电池的供应商进行联合开发。双方签订零部件总成开发技术协议,比如动力电池总成技术协议将对动力电池的关键性能指标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使用寿命、IP防护等级及标准化尺寸设计等提出要求,动力电池生产厂家根据技术要求开发满足宇通整车需求的产品。而吸引双方的是长期合作,共同开拓新能源客车市场。

■创新法则之三:客户价值

在讨论客户价值之前,首先要认清“客户”。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有一段话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我们的老板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顾客。是他付给我们每月的薪水,只有他有权解雇上至董事长的每一个人,道理很简单,只要他改变一下购物习惯,换到别家商店买东西就是了。”

在宇通有一技术研发的客户价值公式。即“客户价值=愿意买+ 买得起+ 造得出”。其进一步的解释是,宇通研发的技术必须符合客户现在及未来的需求,从而使客户愿意买;宇通研发的技术要能够在产品上进行大范围推广,进而使其带给客户的应用成本在客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简单地说,就是买得起;宇通研发的技术在产品的应用上必须保证高品质的工艺质量,进而发挥出良好效果,也就是说造得出。

实际上,这几年,宇通一直在研究“客户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交通的格局始终处在动荡之中,而汽车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又使客户价值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基于这样的事实,宇通已将用户价值的商业模式从产品推向运营,也就是用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来创造客户的价值。也正因此,宇通的技术研发是提升车辆每个环节的效能,也就是兼容到客户的运营环节。宇通认定,这样才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这一故事在E7纯电动客车的技术开发上被演绎得淋漓尽致。E7为车长7米,20座的中型客车。在电动客车的研发上,电池的重量一直是影响客户价值的关键。汽车业的人都知道,车重能耗就高,续驶里程短,成本就会增加。宇通系统地运用其在轻量化上掌握的领先技术,研发并即将推出的E7纯电动客车,其整体客车重量仅4吨,比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平均重量轻了约2.5吨。该技术整合了包括结构设计优化、轻质材料替换、工艺改进等一系列技术方法。

不仅如此,宇通用客户价值的理念,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无障碍的充电解决方案,真正打破了充换电站对于纯电动客车发展的制约。据介绍,E7可选择380V动力电和220V民用电来充电,在380V电压下,快充1小时即可充满,慢充3小时充满; 在220V电压下,8~10小时便可充满。

很显然,在时代的变迁中,秉承了PSC技术研发理念的宇通充满了活力,其在技术领先中继续领跑客车行业。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客车 充换电站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