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4年7月24日举行的江苏扬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上,扬州市长朱民阳对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并部署了下半年八项具体工作。
经济工作核心
突出改革引领,增强发展活力
以改革为统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三大方向
突出转型、融合、联动发展
突出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内生动力。
突出融合发展:对外策应上海自贸区、长江经济带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对内重点提升主城融合以及江广融合区发展水平。
突出联动发展:充分调动好市与县(市、区)两个积极性,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全市整体竞争力。
四大举措
增动力、优环境、提质量、惠民生
1.以改革增动力
继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简化企业办事程序,着力抓好“2号文件”的落地落实,让企业真正吃下“定心丸”。大力促进产业和资本结合,推动企业裂变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发展。
2.以改革优环境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向社会全面公布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职能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行政审批并联操作流程图。着力推动资源公平、高效配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大力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3.以改革提质量
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今年起,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等四类新建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切实做好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和推进部分国企上市等工作。制定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年内确保新增个转企1200家以上。
三是突出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扬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确保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4.以改革惠民生
一是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二是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城镇功能设施,改善文化、休闲、商业环境,让城镇居民享受到城市的消费条件和消费服务。
三是着力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和机制,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保障机制,深化医保支付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创新公租房筹集使用管理,实行公共租赁住房社会化收储,切实提高住房保障效率。
八项具体工作
2015年底消除城区8条“黑臭河”
1.以更高质量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重点是“三个同步”:
一要强化发展质态与发展速度同步。要更加关注三次产业占比、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工业投资占比以及人才引进、税收收入等结构性指标。
二要强化投入与产出同步。下半年,全市要把节地水平和用地效益双提升作为重要任务,以效益定项目、以投入供土地、以产出给政策,切实提高投入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强化增产增效与节能减排同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加快落后、过剩产能退出,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
2.把扩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
重点是把刚性需求和潜在需求结合起来,找到市场消费的突破点。
一要巩固壮大传统商贸消费。重点加大对批零住餐限上企业扶持力度,力争新培育限上企业100家。推进食品工业园加快发展集生产加工、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以及消费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型业态。全年建成农产品社区直销点80家。
二要着力提升绿色消费。力争2015年扬州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引导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下半年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314辆。
三要大力发展旅游消费。突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大运河申遗成功、青奥会召开为契机,开通相关扬州青奥旅游专线。突出生态游、度假游等重点,全力推进7个旅游度假区建设。
四要做大做强信息消费。推动“淘宝中国特色·扬州馆”建设运营,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电商平台。积极争取京东商城区域仓储物流中心和社区智能快递服务中心来扬布点,年内建成快递服务中心3个以上。
3.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方面,要狠抓签约项目的注册率、到资率、开工率。下半年尤其要抢抓上海土地供应政策调整、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尽快完成对上海各区的“地毯式”拜访、一对一招商;各地要结合自身产业特色,锁定目标,主动对接,尽快实现实质性的产业合作和项目转移。
项目建设方面,落实好市委今年“54321”重点工作中有关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尤其要狠抓重大工业项目推进。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要紧扣政策机遇抓推进。要继续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鼓励引导企业分离设立研发设计、物流运输、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实体,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二要紧扣契合城市特质、提升城市品质抓推进。更大力度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突出人才、项目、载体“三大关键”,构建“一基地三板块”集聚发展格局,加快新兴软件名城和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非遗文化、文化创意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
三要紧扣就业富民抓推进。全年实现创业培训4000人、职业技术培训2.25万人。要着力抓好家政、健康和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特色化、标准化、连锁化发展,全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5.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一要扎实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当前,重点是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为出发点,高标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操作规程,加大督查力度,确保确权工作合规合法推进。
二要大力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社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切实提高分红合作社覆盖比例,重点培育规范运作、制度完善、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连接体的合作社20个左右。
三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学研合作、市场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科技优势,加强与扬大、农科所、家禽研究所的产学研合作;壮大6个连片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全年创成“三品”品牌66个,力争年内形成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5家。
6.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
围绕推进企业、城市、人才“三个国际化”,营造更加开放的环境。
要进一步对接国际规则,切实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主动接受上海自贸区的辐射带动,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备案制”及“负面清单”管理。
要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在更高层次吸引和集聚发展要素。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要同步增强引“智”和引“技”的意识和能力,更多获取人才、品牌、技术及营销网络等各类资源。
要进一步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放大运河名城新优势。深入推进与上海、苏南国家级开发区共建以及园区的国际化合作,重点实施好市开发区“中芬生态产业园”、广陵“德国液压工业园”等项目。结合今年运博会,办好国家文物局在扬州举办大运河申遗总结活动。积极谋划并筹备好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各项前期工作,进一步扩大扬州的国内外影响力。
7.打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进一步构建金融机构与地方抱团发展的浓烈氛围。重点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切实组织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提速年活动”,新增小微企业有贷户600户以上。确保全年全市银行机构信贷投放增长15%以上,增幅高于省均,力争存贷比65%以上。
进一步优化金融业态和服务体系。加快各类金融资源向扬州集聚,积极推进恒丰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在扬设立分支机构。
进一步筑牢金融安全运行的底线。深入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压降银行不良贷款”专项行动。高度关注房地产企业资金安全,保持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8.统筹抓好民生实事和城建项目
在不折不扣落实好今年民生“1号文件”的同时,要突出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整改。
对城区黑臭河道问题,要按照“治水先治岸”、“治标更治本”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清水活水”工程,到明年底消除城区8条河道黑臭水体。
对超腾仓期安置问题,要加大安置房推进力度,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改革,确保2014年年底前建设和筹集安置房占需求总量的60%以上。
对市区三区民政福利和社会保障“同城同步同标”、急难家庭救助、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等其他问题也要按照方案要求,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实施到位。
按照“重大城建项目决战年”的总体部署,对100项重大城庆工程逐一过堂,特别是政府主导的30项重大城建工程项目,要按照“四个明确”和“两项评估”的要求,细化建设方案、资金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并联操作、合力推进。
打好今年“三拆三整治”第四战役攻坚战,切实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就建立一个机制,跟上一个制度”,确保整治成果落到实处并得到有效巩固。2014年年底要力争创成“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