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我国海上风电具备资源条件稳定、距离负荷中心区域较近等优势,是未来风电发展的重要领域。截至2013年底,我国海上风电建成装机容量42.86万千瓦,仅占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的约0.5%,其中近海项目12.81万千瓦。
“海上风电一直没有明确标杆电价,是这几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迟缓的一个主要原因。此次标杆电价的确定,是发展海上风电的基础性工作,这样开发商就可以根据标杆电价确定投资行为。”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如是说。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缓慢,推进力度还不大,关键是投资商还处于观望状态。从第一批海上风电招标到现在,除了上海东海大桥,真正实施的海上风电项目很少,海洋风能工程装备的需求不旺,只有少数几家设备制造企业涉足其中。
据了解,今年已有多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批开工或即将开工,总装机容量约156万千瓦,是过去数年累计安装量的三倍。包括上海东海大桥二期海上风电场、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江苏大丰海上风电特许招标权项目、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广东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上网电价的出台,无疑将加速这些项目的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成本高和运营难是海上风电发展缓慢的两大主要因素。而技术和政策无疑是开启海上风电资源的“两把钥匙”。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出了第一把钥匙,而我国海上风电设备制造水平、运维服务、海底电缆制造和铺设能力、施工水平都有待在工程中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