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经过168个小时的试运行后,7月3日,我国输送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夕正式投运,此后,每年将有400亿千瓦时来自金沙江下游的清洁水电,通过特高压电网直接送达浙江。
将缓解华东限电、缺电之苦
溪浙特高压工程是我国继哈郑特高压工程后的第二个“±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也是浙江省首个特高压直流项目,代表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工程西起四川双龙换流站,东至浙江金华换流站,途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浙江5省,线路全长1679.9公里。
浙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农业资源优厚,工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然而,随着工业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用电问题越来越成为浙江发展的一大心病。众所周知,浙江一次常规能源匮乏,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省外,尤其电煤主要依靠外运。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遭受62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全省负荷连续10次创历史新高,连续限电36天,缺电时间和受限电量为全国之最。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浙江最高负荷年均增长10.4%。浙江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0年,浙江省最高用电负荷将达9000万千瓦以上,需从区外调入电力2400万千瓦以上。”
在这样的电力需求缺口下,要保障百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必须建设具有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的特高压电网,打通外来电能进入浙江的高速通道。据了解,作为送电端的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是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在丰水期,溪浙特高压输送容量最高可达800万千瓦,约占浙江省最大负荷的12%,可极大缓解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的用电压力。
溪浙特高压运行伊始,就将迎接华东地区盛夏期间的大负荷考验。据介绍,今年下半年,随着溪浙特高压和浙江省内燃煤机组的陆续投产,浙江省电力供需“紧平衡”现象将被打破,供电形势基本平衡或略有盈余。在重点城市负荷中心区块,有望实现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在5分钟以内,供电可靠率达99.999%。
“十二五”浙江共规划4条特高压
“直接输电,不用烧煤,是不是比较环保?雾霾天气和PM2.5现在可是热门话题!”在5月中旬,浙江金华供电公司举行的公众体验日活动中,当地居民代表汪燕飞在参观溪浙特高压金华换流站时发问。
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弓介绍:“燃煤火电厂,即便经过最严格的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处理,依然消除不了所有的环境影响,而且,还挤占了其他新兴产业的环境容量。”甚至有观点指出,目前浙江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同时,从经济效益上来看,目前我国西部、北部地区的电煤价格较低,煤炭从当地装车,经过公路、铁路运输到秦皇岛,再通过海运到华东地区,电煤价格将暴增。经测算,仅每千瓦时电能的燃料成本就从0.09元/千瓦时增至0.3元/千瓦时。
相比之下,特高压电网以其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优势,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变运煤为输电,让煤炭化为电力从空中来浙。数据显示,溪浙特高压每年输送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省标煤12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400万吨,在减少浙江省内新增燃煤机组的同时,还可以减少PM2.5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共规划建设4条特高压线路,增加供电能力约2500万千瓦。除溪浙特高压外,1000千伏皖电东送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已于2013年9月投运,由此开启了浙江省特高压交直流联网时代。同时,1000千伏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投产,±800千伏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计划于2016年上半年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