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能源局分别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任务书》。根据《任务书》要求,国家能源局与两大电网公司将加快推进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等12条大气污染防治输电通道建设。那么,这些特高压项目将对受端产生何种积极作用呢?近日,本报记者到用电负荷集中的山东进行了采访调查。
今夏山东电力缺口将达600万千瓦
“据预测,今年度夏期间山东省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将达6200万千瓦,比去年夏季增加534.4万千瓦,今年度夏前计划投运火电机组容量30万千瓦,夏季全省统调装机容量5598.9万千瓦,加上省外来电750万千瓦,扣除因夏季高温、长期供热等原因造成的机组降出力和非计划检修,预计夏季最大电力缺口将达600万千瓦,占预测最高用电负荷1/10。”日前,山东省电力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山东省外来电主要来自于三条“外电入鲁”通道,即辛安—聊城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黄骅—滨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三条通道使山东电网接纳外电的能力达750万千瓦。
据预测,山东经济发展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若仅考虑省内已核准和有“路条”的机组按期投产,在省外来电继续保持750万千瓦的条件下,预计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山东省电力供应缺口将分别达1000万千瓦、2500万千瓦和4400万千瓦。因此,“急需特高压通道支撑‘外电入鲁’”是记者在山东采访期间听到的最多的声音,而今这一期盼正成为现实。
“两交一直”特高压入鲁将落实
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的通知》,将有“两交一直”共3条特高压入鲁,因此山东也成为此轮“西电东送”输电受益最大的省份。
其中,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落点于济南市,全长约730公里,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送电,已具备核准开工条件,力争年内核准开工,2017年建成投运;榆横—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陕西榆横,落点于潍坊市,全长约1070公里,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送电,已完成可研,力争明年上半年核准开工,2017年建成投运;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内蒙古上海庙,落点于山东南部,线路全长约1300公里,正在开展可研,力争明年上半年核准开工,2016年建成投运。
据山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条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山东接纳外电能力的最高输送容量达2200万千瓦,正常运行输电容量1800万千瓦。”届时,山东省接受省外来电能力将达2500万千瓦,极大缓解山东省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预计每年可接纳省外电量1400亿千瓦时,占山东省年度用电量的比重近1/3,相当于替代山东省内煤炭消耗6000万吨,可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亿吨。
2020年将有“三交三直”特高压入鲁
据了解,国网规划到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交流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其中,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为规划的特高压交流网架“东纵”,榆横—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北横”,再加上投运5年多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蒙西—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西纵)的部分),特高压交流网架布局初显。
山东省电力公司相关人士还介绍:“除上述‘两交一直’特高压入鲁通道外,国网还规划了呼盟—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目前已完成可研性分析,预计将于2017年建成。”
6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与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的会谈中表示:“为满足山东省中长期用电需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国网公司将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大幅扩大‘外电入鲁’规模。到2020年,山东电网将规划建成‘三交三直’特高压工程,外电输入能力超过4000万千瓦,受电比例达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