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全球首台万吨级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生产线出水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4-05-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5月19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在大丰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大丰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示范项目首台生产线调试出水。至此,在风电的驱动下,又咸又涩的海水变成了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

 

大丰市市长陈平介绍,该海淡项目由微电网技术构建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集成系统,把风电与海水淡化相结合,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技术首创。

 

据了解,2013年6月该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在大丰破土动工,总投资2.35亿元,占地110亩。2014年3月15日工程竣工并顺利出水,实际工期缩短一半。项目主要建设非并网风电、海水取水及预处理、海水淡化、瓶装水灌装四大系统,年淡化海水能力为1万吨。非并网风电系统采用的是金风能科技的2.5兆瓦风机。

 

大丰1万吨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项目是以国家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以先进技术集成为支撑,实现资源转换和能源利用的科技示范项目。

 

传统海水淡化属于高耗能产业,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热电站提供淡化所需的电能,使用煤炭等传统能源,极易造成二次污染。而江苏大丰这一项目自主研发并应用了世界首(台)套大规模风电直接提供负载的孤岛运行控制系统,在没有任何网电支撑情况下,由1台风力发电机、3组储能蓄电池及1台柴油发电机构成的微网系统,能为海水淡化系统直接提供稳定电源。这种由微电网技术构建的集成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技术首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意义。

 

在水产品上,开发不同容量的瓶装水,同时开发碱性离子水、运动水、母婴水、化妆水等不同功能用水,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发展大输液项目,将各级海淡水经过严格处理后分别作为大输液项目的冷却水、原料水。

 

陈平表示,非并网风电既能解决风电上网、脱网、弃风等难题,又能将绿色能源直接应用于海水淡化,可以减少网电所用燃煤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适用于孤岛等缺水、缺电地区,可有效解决海岛、沙漠等偏远地区的能源和淡水供应问题,“可以说,在全球能源及淡水资源双紧缺的情况下,这种技术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973”风能项目首席科学家顾为东表示:“国内非并网风电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大丰项目的运行情况来看,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瓶颈,业界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接受这种风电发展新思路。”

 

 

 

编后

 

中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有一半以上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情况。能源和水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商品,应对水资源短缺,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海洋,海水淡化成了一些国家、地区的解决方案。

 

海水淡化简单地说,就是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矿物质,生产出可用于农业灌溉或饮用的淡水。海水无穷无尽,听起来,淡化海水似乎是解决水危机显而易见的选择,但问题是,海水淡化过程需消耗大量电力,而无论是燃煤发电还是核电都要消耗大量淡水,化石能源发电还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等污染问题。所以,使用化石能源电力来进行海水淡化就显得不偿失。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淡化海水就是一个不错的替代选项。首先,风电和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它们消耗的水资源很少或者几乎不消耗水。

 

无论是利用风电还是太阳能,在国外,以清洁能源为海水净化提供能量的努力都在进行中。在美国加州,一家名为WaterFX的公司用太阳能的热量来淡化海水,并且比同类设施的效率高30倍。在德克萨斯州,一个风能驱动海水净化厂的试点项目正在运行中,净化后的海水可直接进入城市现有的水处理系统,同市政用水汇合。

 

在水资源和能源都匮乏的以色列,用太阳能来净化海水也成了一个现实的选择。即便在油气资源丰富的阿联酋,人们也在探索如何用清洁能源来净化海水,并计划从2015年开始将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商业化。

 

而在我国,尤其是在风电并网痼疾难解的当下,发展非并网风电或能实现部分风电的就地消纳,不失为我国风电发展的特色道路,若能同时为海水淡化提供动力更是符合全球大趋势的路径。

 

 

分享到:

关键字: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