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为能源大区,我区电力资源丰富,电力装机、电力输出位列全国第—。但由于近几年国家未启动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因此我区电力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火电装机存在—定富余,风电弃风率更是高达15%—20%。
2014年5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国家能源局下文批准建设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锡盟至山东输电通道和锡盟至江苏泰州输电通道等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努力把内蒙古打造成为祖国北部边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而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建设,将为我区打造经济发展亮丽风景线增添强劲动力。
【数说项目】
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设计外送电能力共计3100万千瓦。配套电力装机4200万千瓦,其中包括6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按规划要求,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2016年建成投产,其余3条输电通道2017年建成投产。
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
全长约608公里,线路为准格尔旗-晋北-北京西-天津南,电压等级为交流1000千伏,输电规模600万千瓦,工程投资143亿元。
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
全长约1200公里,经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至山东省,电压等级为直流土800千伏,输电能力800万千瓦,工程投资193亿元。
锡盟至山东输电通道:
总长约730公里,以交流方式送出,电压等级为1000千伏,送电容量为900万千瓦,其中火电容量800万千瓦,打捆送出风电容量为100万千瓦(装机规模300万千瓦)。
锡盟至江苏泰州输电通道:
总长约1619公里,以直流方式送出,电压等级为土800千伏,送电容量为800万千瓦,可送出火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打捆送出风电规模为100万千瓦(装机规模300万千瓦)。
【项目进展】
作为能源大区,我区电力资源丰富,电力装机、电力输出位列全国第一。但由于近几年国家未启动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因此我区电力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火电装机存在一定富裕。
截至2013年12月底,内蒙古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8446.05万千瓦,其中火电6375.36万千瓦,同比增长6.09%;风电1848.86万千瓦,同比增长9.24%;水电108万千瓦,与2012年持平;太阳能113.6万千瓦,同比增长545.45%。
加快电源基地的开发建设,需要配套建设相关电力外送通道。国务院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内蒙古能源基地建设,支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等重点煤电基地建设。而我区具备建设大型坑口电力群的优越条件,目前储备的电源项目超过5000万千瓦。从内蒙古至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均在超高压和特高压合理经济的输电范围之内,因而,启动特高压送电通道建设切实可行。
2013年,为加快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国家能源局提出了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实施方案,涉及我区输电通道为上述4条。
2014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的通知》(国能电力[2014]212号),同意包括我区4条通道在内的12条输电通道开展前期工作。
目前,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正在进行路径选择;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锡盟至山东特高压交流电力外送通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资源论证报告均已取得环保部和水利部批文,国网公司委托华北电力设计院已编制完成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内蒙段),现正委托第三方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锡盟至江苏泰州特高压直流电力外送通道项目,可研报告已审查,选线选站工作已完成,近期将编制完成水资源论证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锡盟至山东1000千伏交流工程争取今年开工建设,其他3条通道争取今年全部完成核准,明年开工建设。
【意味着什么】
4条电力外送通道获得国家批准,标志着我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又取得了重大进展,长期以来我区有电送不出的“窝电”困境,将得以有效缓解。它有利于我区进~步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大幅提高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为2017年全区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提供有力支撑。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率提高,有利于吸引生产要素回流,进而推动能源资源类项目向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转移,使全国生产力布局得到有效优化。
抓好电力外送通道及配套火电建设,对于拉动我区当前经济增长、增强长远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项目及配套的电源项目在自治区内建设总投资将达到2100亿元左右,无疑将对全年及明后年自治区投资规模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每年拉动GDP增长240亿元;年可新增税收约150亿元。配套电源项目及新增煤矿建成投产后,可直接带动就业近3万人,间接带动就业人员将超过10万人,将有力地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李杰翔:4条外送电通道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这4条外送电通道建成投产后,将向京津冀鲁、江苏等地外送电3100万千瓦,年减少煤炭外送量1.4亿吨,可大幅消减上述地区燃煤消耗量,提高吸收外送电比例,缓解上述地区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降低东中部地区PM2.5排放浓度3%至4%。
我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提出“8337”发展思路,加快推动“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4条外送电通道实施后,不仅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保障能力,还将成为稳定我区经济增长的重大投资举措。作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项目无疑将对自治区投资规模起到重大的支撑作用,将有力地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于光军:我国能源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资源加工逆向分布、流动,给交通运输造成巨大压力,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也使得我国煤电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当前,我国输电和输煤的比例仅为1:20。随着国家做出一系列推动能源电力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我区能源资源配置、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将得到优化与促进,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得到更有力的支撑;随着相关产业被带动发展,经济增长的信心也将不断增强。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臣华: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将有效增强我区煤炭资源转化增值能力。我区是全国火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总量最大的地区,然而资源转化率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自治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要把转方式有效融入到资源转化增值之中,改变简单的挖煤卖煤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特高压电网的特点就是负荷大、损耗小、输出距离远,而这些特点恰恰符合我区实际。通过这个技术路线来输出能源,无疑是自治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良好契机。
鄂尔多斯市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杨键军:蒙西至天津南输电通道、上海庙至山东输电通道两个项目实施后,各坑口电站将通过煤炭洗选,将5000大卡以上热量的煤外运,剩下的中煤、泥煤和末煤就地发电,减轻了煤炭外送压力,对于促进鄂尔多斯市煤电基地建设、实现蒙西地区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将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准格尔煤田的高铝煤炭而言,发电后产生的粉煤灰可提取氧化铝,氧化铝又可电解生成铝及下游产品,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煤炭伴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记者 张俊在 戴宏 巴依斯古楞 郝雪莲)
【相关链接】
据资料显示,特高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使用10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输送电能,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和节约土地资源的特点。
特高压输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据估计,1条1150千伏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可代替5~6条500千伏线路,或3条750千伏线路;可减少铁塔用材三分之一,节约导线二分之一,节省包括变电所在内的电网造价10~15%。1150千伏特高压线路走廊约仅为同等输送能力的500千伏线路所需走廊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人口稠密、土地宝贵或走廊困难的国家和地区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短评】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用改革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以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建设为例,项目涉及范围广泛,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首先,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涉及若干省份,需要跨区域协作,实现互利共赢;其次, 4 条特高压送电通道电源点较多,涉及多个项目业主,遴选好项目业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于项目快速有序推进十分重要;第三,需要统筹处理好通道建设与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利用、节能减排、保护农牧民权益之间的关系。
如何妥善处理好上述关系,化解矛盾,推动项目快速有序实施?需要通过改革的方法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布局进行科学论证。要从严格技术准入标准的角度出发,落实节能环保措施。要从美丽与发展双赢的角度出发,探索建立项目与当地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有效服务市场主体的角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快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条特高压送电通道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启幕。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工作难题,消除瓶颈制约,建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必将为我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增添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