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核电企业“强强联合”海外扩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4-05-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会议提出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项目,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核电重大项目的开工和重启,在助推中国核电“自主化”的同时,也为中国核电“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走出去”东风劲吹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的危机使全球核电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核电在温室气体减排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核电安全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把核电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国际核电市场依然广阔。这为我国核电技术出口,以及由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提供了难得机遇。

近年来,核电“走出去”已经成为从国家到企业层面的一个共识。中国领导人在出访中多次将核电“走出去”作为双边交往的一个重要议题,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多次推介中国的核电技术。

“政府层面的重视和推介,为核电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助推器'。”业内专家解释道。实际上,正是在这两年国家领导人大力推介之下,我国核电企业在巴基斯坦、英国、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国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国家能源局在去年11月底公布《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正式将服务核电“走出去”战略作为一个主要任务,提出要为核电自主化和“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障,并从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加强对核电出口的组织和领导等方面,对企业以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技术支持和国家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方式参与国际项目竞争提供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

为了加强相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以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合力,在国家有关部门推动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国核技)、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等发起成立了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走出去”联盟),它的成立在形式上为我国核电企业抱团出海提供了合作机制,将推动中国核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由“单兵作战”进化为“强强联合”。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1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题为《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提案,提出应加快推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一位核电企业高管还在此前采访中表示,“华龙一号”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最新安全要求,首台基础造价低于竞争对手,具有比较优势和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除中核和中广核联合开发的“华龙一号”之外,中核、国核技、中广核也都自主开发了相关产品,而清华大学等单位研制的第四代核电技术也已在小型化实验中获得成功并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这也说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核电具备了“走出去”的技术条件。

海外布局小有斩获

近年来,随着中国核电企业技术实力的提高,以及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核技国际化步伐急剧加速。相应地,中国核电企业在核电的设计、建造以及运营管理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核电的“中国造”已经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开拓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习近平主席近期欧洲之行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促成核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在他的见证下,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在巴黎签署了关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广核将通过参股方式参与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双方将共同推动在英国的后续核电项目。这是中法两国首次在第三国共同开发核电项目,为我国核电出海带来了广告效应,也有助于增强中国核电品牌在新兴市场的说服力。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核电企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