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内忧外患 中国能源安全前所未有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05-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我国的能源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患”和“内忧”。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且大多在高风险地区。”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慧说,中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石油占中国石油[-0.13% 资金 研报]进口总量的80%以上,这些国家及地区大多在政治、经济上极不稳定,而局势较为稳定的国家早已被西方公司瓜分完毕。

据上述名为《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下称《报告》)介绍,近年来,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中国公司很难找到机会,只能进入高风险地区。

“中国对国际油价的话语权越来越少,石油进口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说。

《报告》介绍,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是中东和非洲输出石油的必经之路,但中国在两处海峡的航路安全却完全受制于人。

2011年末伊朗核危机升级,美伊两国在海上剑拔弩张,伊朗屡次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付诸行动,从中东到中国的石油运输线将被完全切断。

马六甲海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不但有海盗还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战略通道之一,是非常危险敏感的地带。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约80%的能源进口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此地水路狭窄,极易封锁。

王亦楠对记者表示,虽然2006年开通的中哈石油管道、2011年开通的中俄石油管道和2013年开通的中缅石油管道加强了中国从中亚、东北亚和海上石油的进口安全,但这些通道仅占中国进口石油总量不到20%,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维护海上咽喉通畅的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

我国能源安全的“内忧”主要表现挥之不去的雾霾上。

2013年严重的雾霾污染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涉及范围达160万平方公里,多个省市频频发布雾霾红色预警,空气质量达到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严重的雾霾污染是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粗放式经济发展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后果。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晓春说,“雾霾”警示我们,传统的“以石油安全为核心”的能源安全战略思维已不能适应中国能源发展的实际需要,能源安全不仅仅是国际上外交制衡、利益博弈问题,更是国内经济转型、维护公众健康和提升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

上述报告称,中国能源安全“内忧外患”的另一大问题是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处境将越来越被动。

王亦楠介绍,近几年“页岩气革命”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下降,煤电比重已经跌至40%以下,气电比重超过煤电指日可待,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大幅下降。“页岩气革命”大大增加了美国在气候谈判上的主动权,奥巴马一改布什总统的强硬态度,开始强调要承担减排义务。

刘慧说,美国的积极转变使中国自然而然成为国际减排这一全球矛盾斗争中的主角和全世界环保人士批评的焦点。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低于美国,但2008年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冠军”,而且上升势头还在持续。

王亦楠说,为了应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指责,我国曾强调用“人均碳排放比较”和“累积碳排放比较”来争取公平发展的权利。但最近几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也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从1990年算起中国的累积碳排放已超越了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

王亦楠认为,如果我国能源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处境将会越来越被动。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安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