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必须拆掉地方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窄轨道”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05-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4年中汽协发布的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数字显示,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6853辆,同比增长1.2倍,增速明显加快,而且一季度新能源轿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0%,进一步表明新能源汽车中私人消费的比重在大幅增加。

记者注意到,在北京,4月份配置新能源汽车指标已经开始需要摇号,摇号中签率为92%,而单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摇号中签率更低,仅有70%。这意味着北京等大城市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进入快车道。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城市仍然把地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当成变相地方保护的“窄轨道”,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场竞争。

例如在北京,目前仍没有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地方目录。然而在上海等其他城市,这一符合国家纯电驱动技术方向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已经可以获得免费牌照上路。这直接造成地方目录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方向的干扰。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如果地方设置的目录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这一重要的纯电驱动技术分支隔离在门外,难免会将国家已经确定的新能源技术方向架空。

事实上,一些城市之所以要制定带着变相“技术歧视”的新能源汽车地方准入目录,就是因为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了能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还有一块是地方财政补贴。在一些人看来,把本地财政补贴给外地新能源拳头产品是肥水流入外人田,是不划算的。但这种有违市场经济公平灵魂的“小算盘”却会阻碍公平竞争,损害整体利益。而这种总是挥之不去的“地方保护色彩”,也正是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以来难以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并做强的重要原因。

在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是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鼓励企业扩大推广优势产品数量,实现规模效应,做大做强,促进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目前看,在地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地方新能源汽车目录成为变相设置障碍排斥外地产品的重要手段。其背后隐藏的“小聪明”不亚于当年的“窄轨道”,急需彻底清除。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终于在中国大城市进入快车道,这与当前全国上下大力治霾的背景有密切关系。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内容中,多项与汽车及相关产业相关,例如“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等。但是如果地方城市依然用摇号、限制补贴种类等手段干扰国家的战略方向,小算盘赢了,大利益输了,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未来,大城市管理者还应当敞开更广阔的胸襟,一视同仁地让进口新能源汽车享受免费上牌等优惠政策。因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地方护吃独食的溺爱下,锤炼不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不管进口还是国产,尽快孵化城市整体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使用环境才是根本之道。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发展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