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中电联近日发布2013年度火电烟气脱硫、脱硝产业信息。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已占全国现役燃煤机组容量的91.6%,而已投运的脱硝机组容量则只占到现役机组容量的50%。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脱硝装机占比100%的目标,今后两年国内火电脱硝市场仍有一倍释放空间。
脱硝市场潜力大
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剩下的50%火电机组脱硝任务将在“十二五”末前完成,这预示着国内火电脱硝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
事实上,2012年现役火电机组完成脱硝改造的比例仅为28%,2013年新增的脱硝装机规模几乎呈现100%增长。
这一成长性与火电脱硫、除尘等其他大气治污板块相比,明显后劲更足。2012年,国内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占全部现役机组的比重已达到90%,2013年占比仅提高1.6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火电脱硝相较于脱硫起步滞后,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成为环保治污重中之重,特别是撬动市场迅速扩容的脱硝补贴电价政策不断完善,大力调动了火电厂积极性,火电脱硝正快步赶上。
火电厂脱硝市场的扩容将带动产业链上游细分行业的崛起。脱硝催化剂作为占据火电脱硝成本30%空间的细分市场,成为其中典型代表。根据中电联统计信息,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册6家脱硝催化剂生产厂家总产能为8.9万立方米;而到2013年底,全国在册10家脱硝催化剂厂商总产能猛增至17.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率突破100%。一券商分析师此前曾测算,“十二五”后两年国内脱硝催化剂新增需求达65万立方米,相比于当前17万立方米的产能,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上市公司成主力
据中电联统计信息,到2013年底,国内前10大脱硝公司累计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达2.78亿千瓦,这一规模占据4.3亿千瓦已投运脱硝机组的比重为64.65%。前十大公司2013年新签脱硝合同订单量共计达1.25亿千瓦,占据中电联统计在册近30家公司新签合同总量的86.2%。
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目前国内火电脱硝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拥有技术和规模优势大企业的订单获取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从中电联公布的脱硝公司装机规模和订单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已成为脱硝行业大军中的主体。前十大脱硝公司中,有5家为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东方电气(600875,股吧)(子公司东方锅炉)、中电远达(600292,股吧)、龙净环保(600388,股吧)、同方股份(600100,股吧)和浙大网新(600797,股吧)。从这些A股公司近期公布的2013年年报及2014年一季报业绩情况来看,脱硝业务营收快速增长已成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3年,菲达环保(600526,股吧)、永清环保(300187,股吧)及国电清新(002573,股吧)等龙头企业相继获得千万千瓦左右规模的脱硝订单。这些订单将在未来一两年内给这些公司业绩带来重要贡献。
此外,在拥有脱硝催化剂生产能力的公司中,海亮股份(002203,股吧)、中电远达和山东天璨(京运通(601908,股吧)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的产能规模均突破1万立方米,成长潜力同样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