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光伏过剩产能再整合,外资投行伺机杀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4-04-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根据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光伏行业已经走出寒冬开始回暖,随着国内装机市场的启动,对组建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2013年国内龙头企业的出货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受此影响,不少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光伏行业内目前的闲置产能,以期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将其继续发挥作用,创造价值。

 

4月25日,在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中国分布式光伏电站互联网创新峰会”上,一位原光伏龙头企业副总裁表示,过去三年在光伏领域,几乎没有对设备上的大的投资,而目前新一轮的投资机会已经吸引了新的投资者进入。包括美林和花旗在内的一些海外投行正在这个领域寻找机会,以期整合目前国内的闲置产能资源。

 

行业协会统计显示,在组建产能方面,2013年晶科等7家一线组件企业的合计出货量从2012年的9.9GW 提高到14.7GW,增速达到48%。预计,2014年合计出货量将达到19~20GW,增速则将达到28%~37%。

 

Solarbuzz光伏行业高级分析师廉锐也告诉记者,今年国内一线大厂的多晶硅产能也有望增加3万吨,其中除了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和特变电工(600089,股吧)各自会扩产部分产能以外,赛维LDK将有可能在6-7月份将其多晶硅产能复产,首期复产可能在1万吨。以此计算,今年国内多晶硅的供应和需求会相对接近,如果需求旺盛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而上述前高管在会上透露,在之前三年的行业低潮期,国内设备的使用效率严重下降,三年内几乎没有在设备上的大投资,目前包括美林和花旗这样的海外投行正在考察国内市场,而一批银行也在西部省份展开调研。

 

上述前高管还透露,这批投资者的投资方式之一为通过资产管理的方式,把国内大量的限制设备,比如单晶硅设备整合起来,将这些原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零碎产能全部拉到青海省、内蒙古和新疆这样的电价低廉的省份,每家企业通过设备的多少确定占股,形成设备的集中应用。

 

为此他给了记者一组数据,目前全国限制的单晶硅设备大约有1200台。

 

对这种模式,廉锐认为方案可行,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多晶硅市场上,有闲置产能的企业包括了20-30家小的生产厂家。而目前的产能缺口事实上是成本低的产能,所以如果要重新利用闲置产能,关键就在于降低成本,而把这些产能搬迁到电价低的省份就是一个降低成本的途径。比如此前就有大全新能源将其在重庆的产能搬迁至新疆的案例。不过他指出,还需要核算搬迁费用和新建产能的成本,搬迁产能未来是否有经济效益。

 

而对于这样的产能转移,上述人士告诉记者,青海、新疆和内蒙这些地方政府也表示欢迎。“政府全力支持,政策力度不减。”上述人士说,这些支持主要表现在税收、土地和电站指标的优惠上。

 

而目前最大的问题,还出在资产管理上。上述人士透露,随着融资租赁模式在光伏行业的普及,此前也有方案被提出,希望将这些闲置产能用作融资租赁。但是最后核算成本太大而放弃了该方案,其中就包括融资成本。

 

上述前高管认为,未来我国光伏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随着国际资本和国内资产管理的介入,未来3-5年会出现非常高集中度的企业,目前来说,顺风光电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不过也有业内龙头企业的负责人指出,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闲置产能基本是在技术水平和规模效应方面不具备竞争力的,这些产能搬往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短期内享受了低廉的能源价格,但是在人才支撑、管理进步和技术进步方面损失更大。光伏制造业是设备制造,不是资源类产业,更多的依赖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产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