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全系普及混合动力,丰田在华“激进”前行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汽车 发布时间:2014-04-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4北京国际车展上,丰田系38款车型华丽丽亮相。其中,全新COROLLA卡罗拉和广丰首款中级车LEVIN雷凌的发布引起不小轰动。不过更让笔者关注的是丰田中国本部本部长、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西弘致向外界公布的一个重要信息:卡罗拉和雷凌的HEV(混合动力)版都会相继推出,也会以更加亲民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在推动混合动力普及的道路上,丰田是动真格了。

 

全系普及HEV

 

在发布会上,大西弘致高调宣布:“2015年,丰田将推出卡罗拉和雷凌车型的混合动力版,为了能够实现进一步普及,我们也会给消费者提供更低廉、更容易接受的价格。预计未来这两款车的混动车型加在一起应该会达到5千辆左右的月销量。”

 

同样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丰田的另一品牌雷克萨斯还全球首发了入门级都市运动SUV——全新雷克萨斯NX。一个比较大的亮点是,NX也拥有混动版本——NX 300h。这款混合动力车型载了由2.5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和蓄电池构成的先进混动系统。作为同级细分市场第一款完全混和动力的车型,NX 300h能够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兼顾环保性能和操控的稳定性。

 

丰田混合动力产品的推出步伐在不断加快。此前,丰田在华推出了混合动力凯美瑞车型、普锐斯和雷克萨斯CT200h。在2014年下半年,雷克萨斯NX将会正式投入市场销售。在2015年,除了混合动力卡罗拉和雷凌,还会有其他搭载混合动力的全新产品问世。大西弘致表示,丰田将为大众车型增加HEV款,“一举普及HEV”。

 

期待竞争

 

在丰田在售的混合动力车型里,普锐斯在2005年入华,到2013年,这款车仅仅在19个城市开展了销售工作,2013年销量为1200台左右。广汽丰田的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基本月销量保持在500台左右,2013年全年销量达到了6000台。雷克萨斯去年销量为7.3万台左右,其中2万台左右是混合动力车型。整个丰田汽车公司2013年在中国的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接近3万台。与丰田在华去年90余万辆的总销量相比,混合动力车型还只能算作车中的“阳春白雪”。

 

而2013年,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仅普锐斯这款车型就各自销售了十几到二十万辆。自1997年PRIUS普锐斯问世以来,至今混合动力车型全球销量已经超过640万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市场上,混合动力领域还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没有太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导致消费者对于混合动力车还不是太了解。今后,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混合动力产品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相应的各厂家在混动方面的销量也会有所增长。”

 

混动国产化加速

 

在北京车展上,丰田发布了未来事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目标,即:在中国市场力争实现日系品牌中市场占有率第一、各大品牌中市场占有率第三、逐步实现年销量200万辆的中国事业阶段性规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混合动力车的推广是丰田中国的重要战略。

 

在众多影响混合动力车型普及的因素中,价格最为关键。第一次购买成本中四五万元的价格差距让不少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为此,丰田把加快混动国产化提上了日程。

 

去年11月,位于江苏常熟的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建成。这是丰田在华首个独资研发中心,也是丰田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节能、新能源车零部件国产化研发。其中,混合动力技术中的电机、电池和逆变器都将实现国产。2015年搭载国产混合动力总成的车型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实现国产后,必将带来混合动力技术普及的高潮。除了目前所公布的新卡罗拉和雷凌上将搭载国产混合动力总成,凯美瑞和普锐斯应该也非常可能用上国产的“混动心脏”。丰田希望能够实现节能新能源车型在整体销售中占据20%的份额。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和法规势必会越发严格。第三阶段燃油限值规定将要求生产厂商非常大地降低油耗。

 

“和其他车企仍在玩节能环保概念相比,丰田着眼于市场投放产品,以‘普及’为宗旨的做法比较现实,”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而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与各种炒作环保概念的玩法相比,只有真正做到普及环保车,才是真的为环保事业着想。丰田“激进”的混合动力战略,一箭多雕,值得肯定。

 

分享到:

关键字:混合动力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