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中国制造需要正能量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4-04-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本期起,《中国制造之美》专版正式开启,我们的定位是:寻找中国制造的正能量。

这一特色版面所呈现的内容,是中国制造业谋求转型升级过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出口热潮消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都导致了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的丧失。

“中国制造企业搭劳动力、原材料、土地价格等形成的‘山水’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甚至认为,未来一半以上制造业企业主可能熬不过去。在他看来,中国最“牛”的制造企业,在时代洪流中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筛淘。尤其是近年来,外有金融危机之患,内有劳力、管理成本上升之忧,中国制造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

中国的制造业真的没救了吗?这一判断并不能被所有人认可。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反而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前景现在看来还很乐观。尽管过去两年中国在美国和欧盟损失了市场份额,但从全球来看并未失去任何市场份额。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出口,同样也来自于本地市场,而在这一点上,中国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市场。在过去的5年,当服装和纺织品相关的出口增长平均在9%,而服装的零售在中国本土就增长了21%。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虽然从现阶段来说,新兴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威胁是存在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夸大了,中国制造业并非即将日薄西山,而是将会继续发展。

还有一个现象是:受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商正在抛弃现有的专业而冒险进入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但是,他们的利润率也未必显著增加。对于这一转型困境,梁兆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商不知道如何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提高附加价值,而中国企业要完成这一调整的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这段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引导更多的企业走正向的升级之路已成为政府责任。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已经强调,“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而发现更多的“中国制造之美”,并将他们在转型期的探索经验进行分享,无疑具有正能量的价值。正如清华大学艺科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柳冠中认为的,“中国制造之美”概念的提出,很有意义。我们是制造大国,但制造的关键不是“造”,而是“制”,包括标准、规范、流程、工艺,否则只能是表面之美。真正的制造之美应该是能够把中国人生活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的内在美。

在中国制造网总裁沈锦华看来,只有当中国有了全世界认可的设计标杆,中国制造的价值才会被重新发现和认可。而“中国制造之美”正是重点关注中小制造型企业的创新力量,以各种方式打破中小企业传统观念的桎梏,促进中小企业产品的转型升级,进而帮助中国产品在海外获得议价权。

对于谁将在中国制造的链条上笑到最后,吴晓波认为,未来活得下来的制造企业,未必如今日一般体量庞大,极可能是中小型的专业公司。他们在细分市场,用数据化手段,对企业生产、营销等所有流程进行了改造,最终改造了与消费者的关系。这样的新型制造型企业,一定是“专业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他甚至预测这类活下来的制造型企业的未来模式是:原来一个全球化的工厂只做一个款式,每个款式做100万件;而今后一个款式只做1万件,但是每件赚100美元。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制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