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3月28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应用“沿海大规模风电并网检测与安全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项目研究成果,顺利完成了中电投滨海新能源有限公司风电场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检测和调试工作,提升了该风电场无功控制能力。
3月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南京组织召开了该项目的鉴定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任组长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应用证明和科技查新报告等介绍,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了大规模风电建设,有助于节能减排,同意通过鉴定。
根据国家风电“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江苏沿海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万千瓦;东部沿海地区也将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未来将形成海上风电“三峡”。面对沿海大规模风电安全并网技术需求,2009年1月省电科院启动开展了“沿海大规模风电并网检测与安全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相关研究和攻关。
自2011年开始,该项目研究成果陆续在风电场、机组制造厂家、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多个单位应用,发现并整改56.4万千瓦不具备低压穿越能力的风电机组,有效保障了风电场并网安全;完成了总容量14万千乏固定式静止无功发生器性能检测与调试,提升了沿海风电场无功控制能力。
该项目研制了拥有35千伏、0.8万千瓦容量,能够兼顾海上和陆上风机测试、适应沿海盐碱高湿气象环境的移动式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有了该装置,就可以很方便地检测出风电机组是否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当端电压降低到一定值时,如电网出现短时故障,只有具备了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风电机组才可实现不脱离电网而继续维持运行,甚至还可为系统提供一定无功补偿以帮助系统恢复电压,从而避免了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现象。同时,该项目在国内外首创了电抗参数自适应匹配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技术,攻克了系统阻抗、短路电抗和限流电抗不易精确匹配的难题,实现了电压跌落精度1%之内的精确控制。
此外,该项目还研发了一系列保障风电安全并网的装置或技术:移动式的35千伏、±0.4万千乏容量静止无功发生器,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移动式静止无功发生器的风电场无功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解决了现场检测缺少扰动源的难题;提出了附加-互补频率控制技术,有效降低了风电接入对系统惯量和频率的影响,提升了大容量风电机组参与电网频率调节和控制能力,减小风力发电被动弃风的发生;开发了具备分功率区段数据处理能力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终端,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在线计算分析,大幅度降低了传统分析方法需要大容量录波数据解析处理的工作量,提高了风电电能质量的在线监测水平;研究了调峰调频等运行策略以及千万千瓦级沿海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技术,提高了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