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9月3日,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淀山湖时装有限公司告别了一位老朋友——使用了十几年之久的煤锅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更加经济、节能、环保、安全的电锅炉所取代,这是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推动下,青浦区首家实行电锅炉代替煤锅炉的企业。
在此之前的8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电能替代工作,方案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推进社会节能减排,破解城市雾霾难题。像国网上海电力(600021,股吧)公司所做的一样,公司系统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和实际,已经着力全面展开这一工作。
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计划》一经公布立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新一届政府成立伊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就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成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全面实施电能替代,体现了公司贯彻中央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一贯作风。对此,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说:“国家电网够能够出台电能替代实施方案,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角度推进节能减排,提供城市雾霾问题的解决方案,值得称道。国家电网公司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公司坚持以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为支撑,大力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点从远方来”的发展战略,电能替代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条清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稳稳铺就。
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优质、绿色发展,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是一个重要参数。
2010年,美国终端消费总量为15.18百万吨标油,其中电力占21.8%。1960年以来,美国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上升,2010年电力占终端能源比重比1960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通过宏观上政策扶持、金融补贴、技术研发,微观上电力企业完善电网架构、加大营销投入等措施,电能替代不断深入,极大推进了环保、减排以及优质发展。
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在国际上已经蔚然成风。
对于电能替代来说,电气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数据显示,与日本等国家2010年水平相比,我国的电气化水平低近5个百分点,未来,我国电气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为电能替代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有近6亿吨煤炭用于直接燃烧,汽车保有量突破1.2亿辆,每年消耗石油1.7亿吨,实施电能替代的潜力相当巨大。
“开展电能替代,宏观上说,有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鹏将电能替代的意义上升到了战略层次。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国内能源供应能力不足,能源对外依存度特别是石油持续上升,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5%,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随着特高压电网特别是国际输电通道的不断建设,输电要比输油、输气更加经济、高效、便捷,充分发挥电网优势,立足国内资源建立可储蓄能源供应体系,把丰富的煤炭资源、可再生资源转化为电力,再用电力驱动电动机和各种电动设备,促进工业、铁路和公路交通电气化,能够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显著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而在促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加大电能推广力度,实现电能替代煤炭、石油等终端能源消费,能够大量减少煤炭、石油等直接用于终端能源消费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实施电能替代,加快推进工业、交通电气化,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当前,我国环保形势严峻,严重雾霾频发,在终端用能环节大力实施电能替代,能够显著较少城市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国网电科院(300215,股吧)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武峰认为,在这一问题上,电能替代的作用在终端用能环节将得到充分体现。
推进电能替代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有相当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实施电能替代,提升居民生活的电气化水平,将从各方面满足人们对于能源消费安全、清洁、便捷的要求,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两条腿走好这条路
9月16日,北京市服务能力最强的公交车充换电站——四惠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正式投运,目前,该站日服务能力可达160辆,每年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8万吨左右。从最早使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北京121路公交车,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到如今初步建成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公司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上所作的努力,赢得了汽车企业、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这,还只是公司多年来积极推进电能替代的一个缩影。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在促进电能替代开展过程中,公司通过推广应用热泵、电采暖、电蓄能、农业电力灌溉、陶瓷窑炉电加热和试点应用电动汽车等技术,取得了积极的电能替代成效。2008〜2012年,公司累计推广热泵项目3681个,电采暖项目1.99万个,电蓄能项目1548个,电灌溉项目1.81万个,陶瓷窑炉电加热项目205个,电动汽车6302辆,累计增加售电量156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36万吨。
公司电能替代实施方案的下发,相关工作的全面开展,无疑将推动公司电能替代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从公司营销部了解到,下一步工作的进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前提,大力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充分发挥电能清洁、环保、高效的优越性,主动运用服务、宣传、促销等营销策略,积极引导并推动终端用能领域运用电能替代燃煤、燃油、燃气等能源,不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拓展公司售电市场增长空间,推进社会节能减排,缓解城市雾霾困扰,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
具体来说,则是以重点推广项目为抓手,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电能替代的推进计划。
所谓的重点推广项目,指的是在当前能源价格水平和政策条件下,公司可推广一批技术上可行、经济性好、替代潜力较大的用电设备。电动汽车、热泵、电排灌、电窑炉、电炊具等具有替代优势,可重点推广。在当前煤炭、天然气价格水平下,充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等特殊电价政策,重点推广电采暖、蓄热电锅炉、电热水器等项目。由于各地区电价、补贴政策不同,各种替代技术和设备在不同地区的经济性不同,各地区可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相关工作。
其中,大力宣传、倡导电能替代能源消费理念,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业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大型以电代煤(气)项目,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发展,在居民生活领域推广家庭电气化,成为重中之重。
以农村推进电能替代为例,我国农村用电结构不合理,电能消费仅占农村能源消费的5.47%,农村如燃烧秸秆、薪柴、煤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不仅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也影响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居民生活领域推广家庭电气化,技术上可行,潜力巨大。农业部规划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建议:“在北方农村地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清洁高能炊具,尤其是大力使用清洁电能替代传统农用能源,很有必要。”
“电能替代的重点项目,满足技术上可行、经济性好、替代潜力较大等要求,相对容易实行,也更能说明问题,是全面开展电能替代的很好的切入口。”吴鹏解释说。
为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公司将分三个阶段推进电能替代工作。2013年7~8月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分析本地区重点用能领域电能替代形势和环境政策,因地制宜编制各省公司电能替代具体实施方案。2013年9月~2014年年底为示范引导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并促请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实施替代潜力大、实施效果好的示范项目,2014年底争取累计完成400亿千瓦时电能替代工作目标。2015〜2020年为全面实施阶段,总结示范经验,着力解决问题,在公司经营区域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推进电能替代,到2015年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00亿千瓦时,到2020年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000亿千瓦时。
作个形象的比喻,公司全面开展电能替代工作,就如同两条腿走路,一脚是重点项目的推进,一脚是分阶段地实行,一条腿带动另一条腿,彼此支撑,稳步前行。
以深入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落实公司“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发展战略、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破解城市雾霾难题为目标,公司全面开展电能替代工作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两个问题
成为做好电能替代工作的关键
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前景光明,意义重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电能替代领域已经出台部分政策,如《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等针对电动汽车及热泵的替代政策,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规划方案中,也多次强调了能源替代的重要性,同时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能替代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一是电价支持力度不够,虽然部分地区出台特殊电价政策,但综合比较优势不明显。二是配套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缺乏,目前,政府对于大多数电能替代技术没有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支持性政策,在电能替代项目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扶持投入等多方面尚未形成配套政策,对客户选用节能环保设备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
而这些政策的出台,也应该做到政企、社会联动才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认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应提前做好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只有制定好规划,电网企业等单位才能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政府、社区、企业和客户同步推进,相关工作才能更好地实施。”
此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也成为影响电能替代工作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看到,我国现行的能源低价政策使得能源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造成价格扭曲。“我国能源严重偏离真实价值,这是影响电能替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天然气价格与电能相比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在很多领域甚至出现了天然气替代电能的情况。”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认为理顺能源机制将对电能替代将发挥重大促进作用。
在技术方面,公司营销部主任苏胜新认为,大力推进电能替代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目前我国的技术支撑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仍不完善,造成电能替代市场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不利于市场的发展。相关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缺乏电能替代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能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果说电能替代工作是一场汽车拉力赛的话,那么技术支撑显然是汽车的引擎,引擎给力,才有胜利抵达终点的可能。
近年来,我国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城市雾霾问题严重,因此,在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全面实施电能替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支撑体系的特高压和配电网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特高压建设亟须提速,虽然国家开始重视特高压工程建设工作,但特高压工程在国家层面的核准、审批速度较慢。二是配电网建设需加强,公司不断加大电网投入,供电能力显著上升,但由于历史欠账严重,局部地区供电能力不足问题时有发生,成为限制电能替代的潜在阻碍。
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是实施电能替代的基础支撑,只有底子深厚了,才能够厚积薄发。“特高压不仅仅是简单地变输煤为输电,它是优化现有能源资源和优化环境质量的很重要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未来配置清洁能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应该站在更高层面来考虑这问题。”王志轩认为电能替代给电网提出了软硬件的要求,电网应该“强筋健骨”,加大特高压建设的同时,也需要“促进智能电网发展,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特高压、智能电网尤其是配电网建设需要提速,成为做好电能替代的两个关键问题。
对此,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建议:“今后,我们应重点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加大跨区跨省输电规模,增强电网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高效开发。二是不断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智能电网是高效环保的能源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生产、转换、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针对政策支持,单葆国认为,“当前,我国实施电能替代面临一些困难,应当争取政府出台鼓励电能替代的支持政策,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按照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总体要求的提出,尤其是提到的与供电企业工作相关的多项要求(包括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以及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等等),无疑将为公司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今年以来,我国多省(区、市)也相继出台针对本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举措,其中“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思路得到了广泛认可。如《北京市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就指出,生活方面,2013年北京将完成4.4万户核心区平房居民采暖“煤改电”工程,到2016年,北京停用全部燃煤发电机组。多地各自出台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方案,也无疑将会促进公司电能替代工作的开展。
政企合作,社会支持,完全有理由相信,电能替代这一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系统工程必能取得丰硕成果,一条清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将最终铺就。